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早期萎缩性胃炎中医选用解湿热瘀毒法 [复制链接]

1#
早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解湿热瘀毒法对于热胜,多选择清热解毒类药,根据热毒之轻重用药:毒轻者常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绞股蓝、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毒重者可用黄药子、狼毒等力猛之药;毒介于轻与重之间者用红景天、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等。食毒者给予化食消积,健脾理气。《保婴撮要·卷十一》(伤食发丹)语:“一小儿停食便秘,四肢赤色,此饮食蕴毒于内,用枳实、黄连、厚朴、山楂、神曲,而便通赤解。”湿毒者可选择药性峻猛的辛散芳香药物,或淡渗利湿的茯苓、猪苓、泽泻等,除具祛浊之功效外,尚可健脾助运,保护后天,并防止苦寒伤胃。也可选择苦寒燥湿的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既可燥湿,又能存阴,防止胃阴大伤;芳香化浊类药物如砂仁、白豆蔻、藿香、佩兰等能悦脾醒脾,内消湿浊。瘀毒之治,早期以朱砂、三七粉、黄药子、刺猬皮、穿山甲、三棱、莪术化瘀通络为重,稍用苦寒,中后期胃黏膜损伤的主因是瘀阻气结,气阴两伤。此时幽门螺杆感觉多无强阳性,邪毒已成为强弩之末,所以补虚化瘀散结当在解毒之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解毒可调节免疫机能,使异常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可抑杀Hp,清除病原体。李鸣真等认为清热解毒法能解外源性之毒——细菌、病毒和内毒素,还能解内源性之毒——氧自由基、炎症介质等。活血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修复胃黏膜,调节相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促使胃癌前病变的细胞发生凋亡。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