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一中药与方剂之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 [复制链接]

1#

11月21日

第1章中药与方剂

第三节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一、功效(★☆☆)

(一)含义

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用、效能、效用。其有高级与初级之别。

高级功效,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手段,对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

初级功效,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直接观察等手段,对药物防治、诊断疾病及改善机体某种状况的客观记载。

(二)认定

中医对中药功效的认识、概括和确定,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及归纳分析的方法反推而得。对每味药物功效的认定,都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三)表述

中药功效的用语大多采用动宾短语结构构成的词组。对初级功效的表述,常与病证或症状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疾病名称构成的词组,如“已心痛”,“已疥”,“截疟”,“治瘘”,“治皮胀”,“主寒热、疝瘕、头风、目黄、耳聋”,“延年”等。

对高级功效的表述,常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病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脏器(如心、肺、脾、肾、肝、胃、小肠、胆、皮肤等)、生理功能或分泌排泄物(如阴、阳、气、血、津、液、精、尿、便)及病理产物或反应(如痰浊、瘀血、疼痛、结石)等名称构成的词组。如清热、燥湿、散风寒、祛风湿,平肝、补肝、补肾、清肺,补气、生津、行气、活血、通便、利尿、化痰、祛痰、泻火、化瘀、排石等。

记述功效的用语一般使用由二字、三字、四字构成的词组。二字词组多表述单一型功效,如祛风、清热、泻下、截疟等。三字词组或表述复合型功效,如散风寒、清湿热等;或表述单一型功效,如清肺热、补脾气、疏肝气、治痢疾等。四字词组大多表述复合型功效,如发汗解表、发表理气等;少数表述单一型功效,如补益肺气、疏理肝气、发散表邪等。而五字以上者则大多表述复合型功效,如祛风寒湿邪、滋补肝肾之阴、清泻肺胃之火等;个别表述单一功效,如清泻大肠之火、清泻三焦之火等。

(四)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

表1-8

功效按中医辨证学分类

辩证方法

功效

八纲

表里

解表、发表、温里、攻里

寒热

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

虚实

补虚、泻实

阴阳

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

病因

六淫与疫疠

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

七情

镇惊、定惊、解郁、安神、醒神

饮食劳伤

消食、消积、补虚、强身

外伤

生肌、敛疮、续筋接骨、解蛇虫毒

气血津液

气病

补气、行气、降气、敛气

血病

养血、活血、止血、和血、摄血

津液

生津、保津、化痰、涤痰、化饮、逐饮、利水、逐水

脏腑

心脏

养心、清心、泻心火、补心血、通心脉

肺脏

宣肺、温肺、清肺、润肺、敛肺、降肺气

大肠

通肠(便)、润肠、滑肠、涩肠

脾脏

补脾、健脾、温脾、运脾、清脾热、补脾气、升脾阳

胃腑

温胃、健胃、养胃、开胃、泻胃火、降逆止呕

肝脏

疏肝、清肝、养肝、暖肝、泻肝火、平肝、潜阳、养肝阴(血)、息肝风

胆腑

利胆、清胆、温胆、利胆排石

肾脏

温肾、补肾、益肾、固肾、滋肾阴、补心气、助肾阳、暖肾气、补肾纳气、益肾填精

膀胱腑

清利膀胱湿热、散膀胱冷气

三焦、脑腑、女子胞

通利三焦、健脑、醒脑、暖宫

两脏或一脏一腑及其以上者

补肺脾、补心脾、补肝肾、补肺肾、补脾肾之阳、补脾胃之气、补肺脾肾之阴

经络与六经

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散少阴经风寒、降厥阴经上逆之寒气

卫气营血

疏散风热、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透营转气、清营凉血、凉血解毒、散血解毒

三焦

宣化上焦湿浊、芳化中焦湿浊、清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

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

表1-9

功效按中医治疗学分类

治疗学分类

功效

对因

祛邪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

扶正

补气、助阳、滋阴、养血

调理脏腑或气血

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

消除病理产物

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等

对症

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

病证

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

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

现代病症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等

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

然而,因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往往相互关联,故上述划分又是相对的。如泻下,既有祛除病邪的作用,又有消除病理产物及调理脏腑功效的作用。活血化瘀,既指改善血行不畅、血脉瘀滞的病理状态,又指消除瘀血的病理产物。再则,活血与化瘀的涵义也有区别,前者重在调理脏腑功效,后者重在消除病理产物,等等。

此外,还有根据中药作用于机体后的反应而确定的功效,如毛茛外用能引赤发泡等。

一味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不少药物既具有对因功效,又具有对症或病证的功效。

二、主治病证(★☆☆)

(一)含义

主治病证,是指药物在临床的主要适应病证,也称主要适应范围,简称主治。

(二)认定

中药主治病证的认定,主要是通过生活实践与临床实践而得。

(三)表述

一般中药主治病证的表述用语可分为三类。

表1-10

中药主治病证的表述用语

分类

主治病证

病名类

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

证名类

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等

症状名类

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

当代使用最多的是证名,其次是病名,而症状名则最少。

此外,有时在使用中医学病证名难于表述个别药物的主治病证时,也借用西医学的病症名,如胃下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三、功效与主治的相互关系(★☆☆)

(一)初级功效与高级功效

初级功效是高级功效的基础,而高级功效是初级功效的升华与提高。当代,表述用语绝大多数使用高级功效。

(二)功效与主治病证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是密不可分的。主治病证是确定中药功效的依据,功效又提示了中药的主治病证。对于初级功效来说若在其前加上前置动词即为功效,而去掉前置动词则成了主治病证。如“治热痢”是黄连的初级功效,提示黄连的适用范围为“热痢”;而去掉“治”字后,“热痢”就是它的主治病证,成了它“治热痢”功效的依据了。

对于高级功效,如鱼腥草能治疗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及热毒疮疡等病证,因而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的功效;又能治疗热淋小便涩痛之证,故又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能。同时,高级功效也提示了药物的主治病证,如上所说,由于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之功,那就提示其主治病证为肺热、热毒、湿热引起的相关病证。

(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的内在联系

性能特点是论述其在性(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方面所显现的特点,也可称为作用机制或偏性所在;功效主治是论述其在临床治疗中所显现的效用与适应范围;配伍应用是依据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论述其在临床的具体应用。药物的性能特点统领并高度概括其功效主治,而功效主治又是其性能特点在防治疾病时的具体展现;药物的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是指导其配伍应用的基本依据,而配伍应用又是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在防治疾病与强健身体时的具体运用。

阿虎医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