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传媒(本网整理)
甘孜州委宣传部、甘孜州文联、甘孜日报社联合推出文化类朗读栏目“康巴?悦读”,让你随时随地通过声音进行阅读。悦读旨在通过对康巴作家群优秀作家原创作品的诵读、录音制作,对音乐、图片、文字的整合与重塑,构建一个全民参与的在移动端倾听与分享优秀作品的互动栏目。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州内知名作家的作品,更欢迎读者踊跃投稿,分享专属于自己的故事。
无须特地留出时间空间逐字逐句读书,
不论你是走在路上,在公交或的士上,
独自吃饭,还是百无聊赖地做着家务,
都可以通过悦读用你的耳朵进行阅读。
▼▼
“康巴?悦读”第九十八期,今天请欣赏甘孜州作家协会会员沙马鲁石的原创作品《又到彝历新年》。
点击,用你的耳朵开始阅读吧
▼
又到彝历新年
■沙马鲁石
每年十一月,彝族新年就到了。我对彝族新年的盼望,更多是怀念吃杀猪饭时亲朋其乐融融团聚的情景,那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对故乡的一缕乡愁、一种思念……新年,早起做杀猪饭的同时也不忘到各方亲友家蹭“坨坨肉”吃,体验各地杀猪饭的特点。彝族有俗语“好吃不过坨坨肉,最美还是猪肝酒”。在老家史洛拉达,所杀年猪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不带任何残疾和缺陷,不用老母猪,不要尾巴短小的……总之要形象需完美无缺。一个村宰杀年猪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秩序,辈分高者先杀猪,辈分低者后杀猪。过去,人们过年时相互间问得最多的是年猪肥不肥。现如今生活好了,人们相互攀谈的是一家杀了几头猪。将杀好的猪肉砍成坨坨形状,煮或炒到刚刚透心,将预先准备好的作料:炒制面粉、盐巴、辣椒面等,倒入搅拌均匀,蒸熟即可。大口吃肉,鲜而香纯,肥而不腻。还有荞粑粑是彝族人的主食,新年也少不了。最后就是在煮肉的汤汁里加入白菜豆腐,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勺子先喝三口汤,鲜美可口。阿妈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额头的纹理中写满故事。接着彝寨就会飘出一阵悠悠歌声:白云是我们的白色披毡,森林是我们的纯洁衣裳,我们在这里守候爱情,我们在这里守候希望……彝族新年,孜莫拉(吉祥如意)。关于彝族年还有一个传说:很早以前,山上住着一户有三弟兄的彝族人家。他们年年辛勤种植,却年年被天王派来的神兵天将拱翻土地,破坏庄稼。有一年他们逮住一个天将,大哥主张杀,二哥主张打,老三则主张问清楚了再打再杀。老三问天将为何这般对待他们,天将说他是奉天王的旨意,被迫做坏事的,并且知道了天王妄图垄断大地,想要开决天河。弟兄三人问天将,有什么办法可以避难?天将说:“老大在山脚下修一座锡房,老二在半坡上修一座铁房,老三在山顶上修一座泡木房,就可以避难了。”弟兄三人按天将说的方法造好房子住了进去,十三天后,浩浩荡荡的洪水铺天盖地而来。住在锡房子的老大和住在铁房子里的老二,都沉没在水底淹死了,只有老三住的泡木房子浮在水面,水退后停留在一个山头。老三的泡木房子引来很多逃难的飞禽走兽,老三大方地接待了这些死里逃生的客人。后来老三想娶天王的女儿为妻,那些寄居在家的飞禽走兽,就商量着成全他的婚事。有一天,天王拨开云头,巡视人间,发现山头还剩下一座房子,房顶上还有一只乌鸦正鸹鸹高叫。乌鸦高叫,是不祥的预兆,天王忙叫妻子翻看天书,他的妻子开柜翻书时,发现耗子已把天书咬得破烂不堪。天王气愤地追击耗子,途中被一条蟒蛇咬伤了脚趾,痛得他死去活来。这时,一只云雀飞来告诉天王,青蛙能治好他的创伤。天王的妻子立即请来了青蛙,青蛙要他答应把女儿嫁给老三,才给他治病,逼得天王没法,只好应允。青蛙眼见这个成全老三婚事的计划圆满实现,便扑通一声,跳进了池塘。天王抓不住青蛙,伤口越来越疼,就此一命呜呼了。老三娶了天王的女儿为妻,花狗献上了他尾巴上粘的三粒谷子。老三夫妻把这三粒种子种下去,秋天收获了三吊谷穗。次年春天,他们又将这三吊谷穗播种,获得了九百吊。第三年,老三收得了千斤稻谷。夫妇俩为了庆祝丰收,在夏历十月初一至十五的一天,煮起了白花花的米饭宴请曾救过老三的天将和成全他们婚事的飞禽走兽们。这一天,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彝族新年了。彝族人,每年秋天丰收以后,都要隆重地庆祝彝族年,以祭奠祖先,庆贺当年丰收,同时预祝来年取得更好收成。■陈秀梅
作者简介
沙马鲁石,男,彝族,四川九龙县人。甘孜州作家协会会员等。业余爱好文学.摄影创作,各类作品散见于《民族》《四川*建》《星星诗刊》《甘孜日报·康巴周末》等报刊。部分文学·摄影作品荣获省、州、县级二、三等奖、创新奖、优秀奖。多次被各级报刊文化单位授予优秀文化先进个人,优秀通讯员等。
本期朗读者——王凌义
王凌义,九龙县人。普通话与播音发声教师,全国多家广播电视台特约配音员,擅长广告配音,纪录片、企业宣传片解说。
投稿要求
读者可以只投文字稿,也可以自己录音将文字稿与声音稿一起投出。稿件要求原创,内容不限,文字稿件字数要求字以内。投稿时除了“录音+文字”之外,请附上“个人简介+联系方式(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