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肿瘤,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
一般认为:吸烟、大气污染、某些职业性致癌因素、肺部慢性病变或瘢痕组织的刺激等是主要引发因素。
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一般在40岁以后开始增加,50~60岁上升特显著。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2:1)。由于肺癌的早期诊断目前尚缺乏有效手段,70%~80%的病人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
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
肺癌相当于中医的肺积、痞癖、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
正气虚弱,阴阳失调,邪毒乘虚入肺,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肺气贲郁,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于络,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
积块。
其治疗,可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基本原则。
肺癌早期,以邪实为主,治当行气活血,化瘀软坚和清热化痰,利湿解毒;
肺癌晚期,以正虚为主,治宜采用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及益气养阴,清化痰热等法。
再将蜣螂、琥珀研细末兑入,分3次空腹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服药同时嘱自行按摩会阴部。
一、百合固金汤
来源:《慎斋遗书》卷七。
功用:
1.《医方集解》:助肾滋水,保肺安神,清热润燥,除痰养血,平肝清金。
2.《成方切用》:利咽降火,培元清本。
3.《成方便读》:利咽宣上。
4.《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补肺清火,化痰镇咳。
主治:手太阴肺病,因悲哀伤肺,背心、前胸、肺募间热,咳嗽咽痛,咯血恶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际间上肩臂至胸前如火烙。
组成:熟地,生地,归身各三钱,白芍,甘草各一钱,桔梗,玄参各八分,贝母,麦冬,百合各一钱半。
《医宗金鉴》有天门冬。
用法:《医宗金鉴》:水煎服。
宜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等物。
验案:肺癌《黑龙江中医药》:用本方加鱼腥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中、晚期肺癌属阴虚内热型者38例。
若兼感冒发热、咳嗽,则合麻杏石甘汤;
痰血,加白茅根、藕节、白及、三七粉或云南白药;
肾虚,加女贞子、旱莲草;
肝风内动,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全蝎、蜈蚣;
胸痛,加丹参、赤芍、三棱、莪术;
胸水,加葶苈子、大枣、龙葵;
上腔静脉综合征,加商陆、车前子。
结果:22例获得症状改善、病灶稳定。
2.补益消癌汤
来源:《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功用:养血止血,清热消癌。
主治:肺癌,结肠癌,宫颈癌,膀胱癌等。
组成:黄耆30克,人参,金银花,陈皮,地榆,贯众,蒲公英,大蓟,小蓟各9克,龙眼肉,生地,杜仲各15克,三七6克(冲服)。
3.鹤蟾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解毒除痰,凉血祛瘀,消癥散结。
主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部转移癌。
组成:仙鹤草g,干蟾皮g,猫爪草g,浙贝母g,生半夏g,鱼腥草g,天冬g,人参30g,葶苈子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1次6片,每日3次。
4.鸦胆子油口服乳液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抗癌药。
主治: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
组成:鸦胆子油ml,豆磷脂15g。
用法:制成口服乳液,每瓶装10ml,20ml,ml3种规格,室温下存放,防冻。口服,1次20ml,每日2~3次,30天为1疗程。
5.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抗癌药。
主治:肺癌、肺癌脑转移及消化道肿瘤。
组成:精制鸦胆子油ml,精制豆磷脂15g,甘油25ml。
用法:制成注射液,每支10ml,密闭,避光,置冷暗处。静脉滴注,1次10~30ml,每日1次(本品须加灭菌生理盐水ml,稀释后立即使用)。
宜忌:本品无明显毒副作用,但有少数病人有油腻感,恶心,厌食等消化道不适的反应;如有分层,应停止使用。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密克罗尼西亚。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