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荐评:皮旦/《诗十一首》
小北/诗十首
詹海林/诗八首
辽东天赖/诗五首
黎落/诗五首
老家梦泉/诗五首
成都李威/诗四首
钱松子/诗三首
牛莽/诗三首
刘刚/诗三首
李传英/诗二首
独孤九/诗二首
孩子的游戏/诗二首
影像的诉说/此刻,小民的生活
陈世钊/梦
半枝莲/春天的田野上
本期荐评:皮旦《诗十一首》
发现皮旦的诗风开始嬗变是几个月前,读到这组诗已经显而易见了。虽然他依然坚持以往的解构立场,也依然以刻意的思辨强化新意与黑色幽默效果等等,但从这组诗可见,原有的解构更趋近于日常发现,当然是知识分子的日常,并平添出某些怪诞与荒谬元素。从《鞋子并不是用来走路的》推导出“最初是用来做梦的吗”这个过程即是证明,读之可玩味。《年的最后一首诗》有诗人过去“刻意思辨”的痕迹,不过,全诗所构建出的“年度诗结”着实令人心惊肉跳;在这里,黑色幽默似乎已然无济于事了。或许这兼含着现实左右诗风,但何尝不是诗人在山则情满于山的选择呢?如果是这样,那值得点赞。包括后面几首亦然。当然再后面几首短诗,是另一种风格,不一而足,大多是有意味的一得之感悟,个别如《联想的产生》似乎有拓展空间。(荐评人:张无为)
诗十一首
皮旦
鞋子并不是用来走路的
鞋子并不是用来走路的
而是用来休息的
人累了就双脚站进一只鞋子里
然后缩小身子
整个身子缩小到
比一只脚还小
然后将另一只鞋子
拿起来盖上面
这样人就可以睡在鞋子里休息了
休息就是做梦
有谁知道鞋子
最初是用来做梦的吗
年的最后一首诗
一个人死了,并不妨碍一年的结束
就是很多人成为尸体了,也不会有什么妨碍
既不会让这结束提前,也不会推迟
可今年,额外的死亡总不厌其烦地增加
不可能不妨碍这一首诗。这是今年最后一首诗
它注定经过一具又一具尸体。不是谁
让它这样,是它自己。它缓慢地移动
有时还被尸体成群结队地拦住。尸体不说话
它也不说。尸体想大哭一场,它也想
尸体想干什么,它就想干什么。只是想一想而已
年老的尸体,年轻的尸体,年幼的尸体
尸体里还有尸体,那深深暗藏着的太小的尸体
还来不及成为一具称得上尸体的尸体
其忧郁与梦想永不为人知。吹哨人的尸体
必须尽可能远离公众带有激情的政治
对他们解剖的重点是眼睛?口腔还是肺
解剖的动作,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
以恰到好处地释放多余的危险或者慈悲
首先他们的哨声是多余的——这样说
有谁反对吗?还是首先,他们的勇气是多余的
——这样说,有谁不承认吗?还是首先
他们的生命也是多余的,终于成为尸体
更多的尸体无需解剖,最好尽快埋掉
这首诗有可能成为冰块。多一具尸体必然少一分热量
再也走不动了。泪水只会增加它的沉重
隐身诗人负罪爬行谈价格
负罪爬行问,嫖娼为什么涨价了
他的问题一般由他本人回答
他回答说:“生意做不大管得又严
又是刚需,搞一个算一个”
昨晚在南万达,与朋友吃火锅
谈到宗教上的因果之类
负罪爬行说的正是因果
想起这些,再看负罪爬行的名字
发现十分接近外来宗教
而一些土生土长的宗教
与负罪爬行显示的字面意义关系不大
它们对嫖娼持什么态度呢
如果不反对,应该也涉及
以上因果:可能导致涨价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考察中国文人之自杀
自杀并不容易
不是不容易下决心
而是不容易死掉
明朝大画家徐渭
一连自杀九回都不成功
一回比一回激进
一回是以利斧劈自己的脑袋
“血流满面头骨皆折”
然而还是没有死掉
一回是以一根长约三寸
的铁钉刺入左耳
然后侧着身子躺倒于岩石
左耳朝下以头为锤
一次次往岩石上狠砸
铁钉全部砸入脑袋
居然还是没有死掉
那年头真是太落后了
没有电没有火车
没有手枪没有摩天大楼
自杀之难可想而知
徐渭最后还是穷死的
朝气蓬勃
最喜欢飞起来的青年你见过吗
最离不开草叶
和露水的青年你见过吗
不飞时就跳跃着行走
日夜不停地穿越在大地上
这样的青年你见过了吗
别以为我说的是几个青年
我是在说一个青年
别以为我说的是人类
我是在说一个属于鸟类的青年
在水泥厂
我想起我住的小区
从内部至其周围
每条路都是水泥的
马群跑过不会留下蹄印
虽然从没看见
有马跑过这些水泥路
我还是想起了马
那一刻没想起狗
还想起什么呢
还想起水泥路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事物
无论美好的时代
还是糟糕的时代
都存在并且需要
麻木不仁的事物
养老院公共厕所旧址上的两个半圆
养老院西北角有一个很大的公共厕所
男厕所在西边,女厕所在更西边
由于不常用,给人的感觉空荡荡的
半年前,公共厕所拆除了
那里更显得空荡荡的,连一棵树也没有
现在是下午,一些老男人站在
厕所旧址上说着什么,站成两个半圆
勉强也可以看成一个完整的圆
南北相对的地方,各有一个空位
从左向右一个挨一个轮着发言
轮到两个空位时,不知道发言继续下去还是停下来
最西边的一个人这时正在发言
太阳照在他的屁股和驼起的后背上
联想的产生
正在考虑坐什么时间的高铁前往合肥
脑海里跳出王贞仪这个名字
她喜欢数学,并写下专著
她喜欢的数学知识可以用在制造高铁上
(是这一点产生了联想吗)
她还喜欢星空,并写下月食解
这是一个古代女子,死时才29岁
最好的比喻
可以把诗歌看作一门手艺
就像一匹母马生下小马
“母马连手也没有
它的生育怎么能算手艺”
这是一个不准确的比喻
也是最好的比喻
因其不准确,而显得最好
读托尼的《学友症》
一个和尚
逼他女友
打掉了
肚里的孩子
这个孩子
是这个和尚
前世的
亲密学友
一个诗人死了
昨晚有人告诉我,一个诗人死了
看了看朋友圈,没什么反应
又有一个人,发来一个截图
证明这个诗人真的死了
又去看朋友圈,还是没什么反应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12-:05)
诗十首
小北
动物们
我们奔赴山中
择水而居。在草原的腹地
升起蘑菇一样的帐篷
我们回到茹毛饮血的地方
我们又不会茹毛饮血
夜里,每一种声音
都听成了狼嚎
我们害怕
又在这样的害怕里欢喜着
风声
没有教堂
我们把每一株草都想成寺院
露珠在草木上打坐
我们对着一群草,忏悔
忏悔久了
就忆起小时候
跪在草地上,假装给神灵磕头
那时候还不知人世疾苦
生死,离别
风卷着草山,众草涌动
那时就可看见低洼处
坚硬的石头,羊群们低头吃草
没有听见
坠落的光辉
去追一段路,草丛里隐约可见的
还有荒芜的心肠
鸟鸣是被高举的石头
一直不肯落下
我们在丛林里穿行
有时又穿过潮湿的草地
在一朵干枯的花朵旁
静止。动物和植物们相安无事
又各自依赖
风有时来,摇晃一树的影子
又让几粒坚硬的栗子
坠落下来
那是最美好的天空
应有尽有,星辰高悬
我们从不担心它们落下来
光辉浅淡
也足够我们穿越荆棘找回人间
南滩升起的诗意
我们驱车来到南滩的时候,雏菊高举
一束花的悬崖
雪花就盛开在她的枝头
一种冷冽
在阳光的照耀下,颤动着
像体内升起的
不能让任何事物触及的伤痛
喜欢,坐在向阳的山坡上
拥抱着你,看柔软的夕阳
慢慢照进我们的身体
再慢慢沉进西山,旷野与天际的毛边
就在那里融合了
村庄闪着几枚药丸一样的灯光
这人间还有草药味
抬头望天,星辰硕大
人间冷暖,已没有人
焚烧牛粪取暖了
冬日南滩
反复晒一个词
它会痛
向阳的大片草地
已露出它的肌肤,毛绒绒的
雪已经燃烧得差不多了
南滩的每一片草地,都开始积攒它的雪水
这高傲的草域,到夜里
又像一片古烽火台上没有燃烧的遗址
冰冷下去,反复地
雪要融化一个冬天
旧雪上覆新雪
这相似的一幕
让她忆起花开时节
血脉里流淌在雪水
哗哗而响
看呀,她就要和滚烫的落日
一起沉沦了。泥土里的昆虫
我已找到它们的声部
为这寂静的一切歌唱和哭泣的声部
湖泊
喜欢每一头牛羊,低头喝水的样子
喜欢湖水倒影着它们
喜欢人间还有那么柔软的地方
在高高的山峦,低洼处,积攒那么多雪水
喜欢就那样一直
像湖泊一样深爱下去
石头的问题
石头的问题在于:刻什么都好
刻一个人的生平
和名字
就成了墓碑
在河口,还可以看到刻有:“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的巨型石块
刻得很深,在流水面前
还有刻下贞节二字的
刻什么不好,非要把皇帝老儿的字
刻进石头里,把石头高举
在一户人家的院门上
这块石头做的牌坊被举了三百多年
有一次晚上雷电
牌坊倒下来
村里的人连夜立起
要让人看到它从来没有倒过
这是面子问题
磨刀石
多好的黄昏
晚霞是一块生锈的红铁
挨千刀的,是一块石头
刀钝了,总要在磨刀石上荡一荡
慢慢地,石头凹陷下去
像老人的身子一样凹陷
我有见过最弯的磨刀石
是桥沟的下弦月,一个人磨着磨着
村子就沉入黑夜
多好的村子呀
杀年猪的人
把整个村子里的刀
都给磨了
青瓦
我上到了瓦上去
才知道我来错了
我每走一步
瓦片都松动一步
为了不弄坏接下来的瓦片
我先掀开一片
供自己的脚
走过去,再转过身来盖住走过的地方
就那样走到屋檐
我觉得我已走到屋檐了
那是悬崖
前面没有瓦片了
父亲搬来梯子在下面扶着
问我:那几块漏雨的地儿补上了吗?
我说好了,我不想让父亲扶梯子
就在屋顶上
又坐了一会儿
坛子轶事
那是最好的坛子
不去装酒了
夜里
我和一些星星们都不说话
像一些被放进坛子
闭关的木炭
我们无氧
我们停止燃烧
像一段被打断的爱情
闷掉它烟熏的部分
那是最好的黑夜
我们躲在角落,在世间的坛子里
等着火
再次把我们拥抱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1-:28)
诗八首
詹海林
午夜的佛曲
只有响起尼玛措的《金刚咒》
才知道我这一刻已脱离了红尘
关上心窗,城市和故乡一样遥远
白鹭并没有走失,它变作了白云
往事的碎片,被锄头掘出
一如黛玉的眼泪,湿润了谁的故纸
仿佛脂粉的香气犹可触摸
不可复制的,是曾经青春年少的相逢
此刻万籁俱静,佛曲成为唯一
寂寞的不止是寺中的小尼姑
还有通往山中的纤纤石径
像她一样必须在孤独中终老的一朵玫瑰
距离县城之外十三公里
从北往北,一条硕大的河流
像古往今来无数生殖器排下的尿液,浩浩荡荡
滋润着我目光所能看到的
青山、竹林、村庄、挂满了黄色果子的杨桃树
推开一扇客栈的门,得失交半
古寺等不来晚钟,数载的牵绊,托寒风吹散
不必在设想的笔记本里,连载小说
我也不必安排一个白衣书生,揭去"同心"的牌子
今夜有酒,可邀孤独的老丐同饮
我们不谈书剑江湖,但知道江湖里我扬名已久
十二月?梅花
梅花在收集能量,等待半月后的鸣放
山中不是舞台,休要把清雅的她比作戏子
她是隐士,与泉共鸣,与鹤相伴,与诗相恋
你若有缘,请在林畔悄然经过
休要学那一林鸟,把红尘喊来
但可把林和靖喊来,把陆游喊来
到园中的茅舍设宴,与梅花一醉
皇帝都不敢正眼北望中原,你惆怅什么
寂寞开无主的日子,美人的思念,是纷飞的大雪
一下就是千年,年年寒彻骨
偏安的念头,注定了悲剧重演
注定了崖门是一个皇朝的终结
陆秀夫和昺落水的刹那,青山改色,黄河断肠
以致那年的梅花,都咯出了淡红的血
驻足庭院的日子,梅花也开成了小家碧玉
疏影横斜,在江水里盈盈成一生的清绝
我一身白衣,携剑而来,在梅树下相望,似见故人
三峡
寒风苦雨,一只篷船
在白帝城装入三百粒新鲜的柑
皇帝要去江陵接他的新娘
两岸的猿声不一定像听起来的那样凄凉
满山的果子和一场雪,都可以入画
如果你经过了丰都,请在那里停一停
查一查因果报应的笔记本
谁的前生只是一个讨债鬼,让他的父母愁肠百结
活着那么不易,只愿一切安好
切莫再为蜀道难慨叹
高过蜀道的,是白云和青天
矮过三峡大坝的,是千里之外的蚁穴
如果你要撷取峡中的一朵花
请移步春天,春寒禁不住万紫千红
蜀主的花蕊夫人,曾把它们都种入诗中
只有嫁给英雄刘备的那一朵
再也没有机会离开江东
特殊的年份,老鼠将回到洞里
十二年后再成为时光的霸主
悲伤的人将关闭山门
给墓上的名字献上一朵白菊花
阳光驱除了阴霾,明年的风雪还在路上
钓翁继续独钓寒江雪,舞台上的生旦净丑未
从来没有闲暇过
看了一出又一出戏
眼泪已被剧情榨干,我要的驾舟披雪夜游
沉醉于一壶江湖的酒,还没到来
藏着心事的猫头鹰,等待猎人的枪声
我放下锄头,今年种下的番薯收割完成
明天就去感谢神农氏
要去溪里洗净坭垢,在阳光下读一本无字天书
那棵树
只有我知道它生长在哪里
超越地域,从不
离开同一个日月,南海的雨,北方的风
只有我知道它开花的样子
像火炉上的火,像大锅里翻滚的羊肉汤
在苦难的岁月往往结果很少
在太平盛世却枝头累累
它在月亮掉下山的深宵
会有一段叛逆的性事,纠缠在床第和油灯下
它会记得李煜、秦观、晏几道
偏偏不识温庭筠、纳兰容若、仓央嘉措
它木然看着一只只巢中的小鸟背上行囊远去
最后一只老鸟被春夜的猫叫声唤走灵魂
它轰然倒塌,卷起的烟尘
遮住了我大半生经历过的每一个悲伤
罗家村
不必太在意一座村庄的财富
会不会在黑灯瞎火的夜晚发光
也不必太在意,永旺超市的酒家
被诗人折腾的夜晚,酒杯印满了唇印
不必在乎我,所有的随缘
都像月光下消散的酒气
记住一株大榕树的韵味就够了
它细小的叶片,至少对我有情
你看它们掉落时,粘到我的头发和汽车上
至少不像街上冷漠的美女蛇
至少我们还可以在同一首歌曲里
笑话那些西风骑瘦马的古人
出现在谁的故事里,沉醉于一杯寡淡的茶
朝东的窗户
担心他乡的日子
冷落了粤东故乡的深情
我在城市买了一个朝东的窗口。
只为望见父亲的西岩山茶场,瓦屋
飘起袅袅炊烟。它常常化作雨
下到山外的家,下在我童年的梦中
它是父亲送给我的慈爱
似乎望见稚嫩的阳光
因鸡啼、鸟唱、溪水呼唤
推开了我家的大门。
我家的鸭群笑着
争先跳进了清晨镜子般的池塘
我还望见一座小庙
坐落在故园的坟场之畔。
晨钟、暮鼓,念经声
安静地陪伴着幽魂的睡眠。
他们的一生那么朴素
死后枕着田园和松木的气息
去了一个能见到祖先的地方
十七年了,我在这扇窗里
写下多少怀乡的文字,多少的深情
托明月送去远方。
总有一辆公共汽车,载着我的乡愁
归来,堆满我文字的仓库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12-:44至-1-:16)
诗五首
辽东天赖
愿我们彼此遗忘
牛羊归栏,黄昏一动不动
直到炊烟松开手
西山头那枚红果才落下去
暮色步子迟缓
但终究都会降临。在轿顶村
夏夜也是清凉的
一扇扇窗户早早熄灭
星星靠近眼前,一伸手就能摘到
它们点亮萤火灯笼
挨个造访先人的住所
用晖光的轻抚,让他们安于沉睡
而此时,我愿它们
喊醒一个叫生子的故人
照亮一条路,让他
回来好好看看,再安心离开
寂静覆盖尘世
将我隐藏在角落,不为人知
而我已乐于如此——
愿我们彼此遗忘
每个灵魂,都各自得到安宁
最好的影子
他为了摘取一枚心形叶子
来到这个偏僻地方
野核桃树苍翠繁茂
阳光投下的图案,闪烁着神秘之美
树上青果浑圆,让我
不忍心相信,它们身体里埋伏的沟壑
我不止一次和他在此相见
树荫中光影斑驳
屁股下石头温暖
他呼吸急促,满身汗味
眼神带着合理的惊惧和忧伤
我递给他一支烟
烟雾中他的影子近乎闪亮——
这个年轻的我,他的爱
和勇敢,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像极了一个老父亲
转身瞬间,心里充满了慈祥
和绝望
雨天
支起的木格子窗
涌进潮湿雨声和清凌凌山色
茅檐低垂
恰是燕子最好的居处
闲下来的男人还是热衷于争斗
棋盘上的木头子儿时不时发出脆响
硝烟从口鼻中喷出
满屋子缭绕着呛人的辣味
姥姥没戴花镜
她手里的针线总在连缀破洞和裂痕
我百无聊赖
有充足的时间做梦
做不完的梦,记不住的梦
被一声吃饭啦喊醒
窗外雨声依旧,时急时缓
急时听到小燕唧唧
缓时听到扑棱棱的声音冲出屋檐
待我弄明白
老燕为何要一次次飞进雨里
已是多年后的事了
蓝
再高些,再远些
那只鸟的黑影就消失了
只剩下一片蓝
我形容天空的颜色时
不再使用海洋和玻璃
大海司空见惯;透明而冷硬
的东西,又天天围困我——
我厌倦了这单一平面
它的纯净已不能赚取我的泪水
甚至因为近乎虚假
我已将完美这个词从语库中剔除
自拍时,我也不会
把眼角额头的褶皱刻意修平
面对的这片蓝对我而言
不过是糊在天上的一张壁纸
撕开它就会看到
藏在后面的黑暗、风暴和波涛
我还是喜欢正常的样子
比如几缕白云,一寸一寸挪过来
在蓝底上划出白道
像头顶,缓缓沁出了白霜
四月
还真的下过一场雪
不合时宜但也无甚所谓
天晴日暖
雪从姑娘们的领口化开
满大街流淌着春色
南山褪去冬装,却愈发露出
丰腴鼓胀的身段
我们恐慌过了,悲伤够了
有了看花的闲情——
榆叶梅开着好看,落地好看
滑板少年带起的那些
飞舞得也好看
一只燕子追逐另一只燕子
一阵风追逐另一阵风
一朵云和另一朵云
走着走着就走到一起
身后的天空
像我们刚才擦净的玻璃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1-:55)
诗五首
黎落
蓬松的
人人谈论经济。政治。美学
从不谈及昨夜风暴在
清晨带来满地落花
梦中的情境历历在目
铁匠铺里,打铁声不绝于耳
吵杂的。蓬松的
词藻占据整个街衢
站在院子里,我们被各种言论搬来搬去
唯有落花。唯有落花
一如既往的,缓慢的往下掉
定义美
菊花陆续凋谢了。多少有些伤感
在给你的信里,我提到风吹湖水和矮茶树
提到雪有恶意。一只斑鸠过早暴露了企图
在昏暗的花栏跳起
每次又再掉下去
我相信美妙是恒定的,就像
相信这只灰鸟对美的定义
它在失掉羽毛后并不失望
用雀跃
表达对美的眷念
纸船
我的船走过很多地方
很多人看过我的船
芦花开的时候,我的船也开
你走的时候,我的船也开
我以为会难过啊
但是没有
我在水面开的每一扇窗口
都会有光流出
我臣服于这样的结局
并感到幸福
柳永
描写枯草是无意义的
墓碑比尘世低,心口和头顶都是大雪
买醉人对着春日“年纪好,为伊人消得”
但你知道一场欢宴过后的荒诞和苍白吗
美妇们排着队等待死去。蝉声高过寺庙,柳七
我们不论华山已经很久
那些瓦粒。罪状。长亭短亭
鹧鸪鸟和嘚嘚马蹄踩破的法器
都飞走了,飞走了。
该不该持续这徒劳的抒情,一把妖刀誊写水流
多美的无用啊。一生都这样浪掷吗
———但你有一束光,照亮自己
小寒
屋顶变矮
而一个生出翅膀的人
会在短暂飞行里获得启示
比方,和一群白鹭交谈
比方,找到雪山曲玛
他们将在世俗的爱情里讨论梅花,或者梨花
他将用环绕使这位姑娘生出翅膀
在她二十三岁的夜晚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12-:24至-1-:44)
诗五首
老家梦泉
他
把家
迁到在大学当老师的儿子身边
迁到小孙女身边
干惯农活的身子闲不住
手上的老茧闲不住
他一边做清洁工
一边收破烂
每次见到他
都盛开着憨笑——
从那布满沟壑、粘满尘灰的脸上
不像我
有一点不体面
也掖藏在光鲜里
她
改开的风
把一颗春心吹进城市
婀娜的身影
摇曳在夜店里
偶尔认识一位大人物
从此只为他绽放
也有了孩子
有了大酒店
有了掩饰小三身份的学历和光鲜
出事后
就再也没见到她
据说,跑到了国外
揣着一大堆赃款藏猫猫
它
一点点长高
一圈圈扩大
光鲜的外表
掩饰不住内心的荒凉
好在有一种声音
在敲响
好在有一些青翠
在泛起
商
几十年前
嫂子偷着到几里外卖菜
被村里人讥笑
连放假回家的我也觉得没面子
如今
到处是仰望商贾的眼神
几千年
饿死不经商的围堰坍塌了
也坍塌了一些良心
一些洁白的称号
相信它会自我纠正
相信这由商到人的巨变会点亮历史
几朵花
过去在国营企业
现在在私有企业
也曾在自己的个体里
成长
像几朵花儿
盛开在崎岖里
时下的国、家
到处盛开着这样的花朵
相互簇拥着
溢出别样的清香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1-:38)
诗四首
成都李威
口罩
有诗人写他认不出
戴口罩的家人
而我的疫情生活经验
教给我的
却与最初想象大不同:
凡认得的人
戴上口罩仍然认得
即使那人在人群中
即使那人在远处
人们戴口罩久了
会渐渐忘了
大家带着口罩
会隔着口罩
认清每一个人
会渐渐分别出
有的人,口罩如他惯常的脸
遮着他的嘴
有的人会被打招呼:
给你的口罩
戴上一层口罩
真的又过去了五分钟吗
乔治.奥威尔写《一九八四》
是在一九四八年
随后,一九八四年来了
随后,一九八四年过去了
随后,二0二0年来了
一九八四已过去三十六年了
我写这首诗,用了五分钟
一九八四已过去三十六年零五分钟了
五分钟过去了
感觉像没过一样
真的又过去了五分钟吗
如果我把我这首诗撕掉,抹去
我就不能向我证明又过去了五分钟
我为什么选择站在这一边
对于不懂政治
也不想懂政治的我而言
原因很简单——多年前
从新闻上看见一个
被唆使充当自杀炸弹的巴勒斯坦男孩
在巴以边境被查获后
因恐惧而痛哭
一个以色列大兵抚着他瘦削的肩——
像一对战火中幸存的
难兄难弟
在这个不断把人变成英雄的世界上
我永远站在把英雄
变回成一个人的一边
我相信
有人翻找出约一年前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