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中药春食茵陈,保肝利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诊疗学术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334091.html

茵陈是一味常用中药,它的生长特点很有意思:每年冬季茎叶凋零枯干而不死,第二年春天从干上发芽长叶。

虽属蒿类,但茵陈生长特点与树相仿。《本草纲目》中提到,“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因陈干而生发,称作“因陈”,后世写作“茵陈”。

茵陈的药用价值是在实践中发现的,民间流传着“华佗三试茵陈”的故事。相传一年初春,华佗为一患黄痨的老翁治病,老人面色发黄,极度消瘦。华佗说:“现在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痨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呀。”半年后,华佗又见到那个病人,发现他非常健康。探问缘由,原来是因春荒没粮,老人吃了一个多月的野菜后病就好了。华佗找到了那种“野菜”,原来是茵陈,就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均无效果,原因是老翁吃的是三月的茵陈,而不是半年后的茵陈蒿。第二年春天,华佗采三月茵陈给黄痨病人服用,治疗效果很好。第三年,华佗把它的根、茎、叶分类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

在中药学中,茵陈采收分春秋两季,春季的叫绵茵陈,秋季的叫茵陈蒿,而作为食材则是初春的茵陈幼苗。

茵陈有多种吃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莳是移栽的意思,说明在李时珍之前,茵陈已人工种植作为家常蔬菜。

茵陈粥

食材:茵陈30克,粳米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茵陈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再用该汁与粳米共煮成粥,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每日2次,可清热利湿,益气和胃。

茵陈大枣汤

食材:大枣16枚,茵陈30克。

制法:将上述两物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

功效:吃枣喝汤,每日2~3次。可清热利湿退黄,健脾养血。治疗湿热黄疸,保肝利胆。

茵陈大黄粥

食材:茵陈15克,大黄10克,半枝莲30克,红花3克,粳米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茵陈、大黄、半枝莲、红花一并置于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煮沸约3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备用。粳米洗净,加适量清水煮粥,粥熟后纳入药汁与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每日1剂,分两次吃,连续服15~20日。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瘀毒之肝癌。

陈安民教授点评

《本草纲目》曰茵陈“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茵陈粥中,茵陈清热化湿利胆,粳米益气生津和中,白糖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共奏清热利湿、益气和胃之效。茵陈大枣汤中,茵陈消退黄疸,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大枣性温补脾益气、养血安神,二物共奏清热利湿退黄、健脾养血之效。茵陈大黄粥中,大黄、红花活血化瘀,半枝莲清热解毒具有抗癌作用,合茵陈、粳米、白糖扶助正气,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活血化瘀之效。茵陈味辛苦性微寒,寒性体质,或处于寒性疾病中慎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