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祖望医案五 [复制链接]

1#

九、理气化瘀法治愈耳聋一例

张某,男,38岁。初诊∶年4月18日。

主诉及病史∶右耳因爆竹震聋,时历2个月。自感鸣响不息,耳边如有高声,则耳内倍觉不舒。西医诊断为"爆炸性耳聋",经治未见好转。

诊查∶鼓膜完整,标志存在。音叉测验正常。舌薄苔,脉有弦意。

辨证∶巨响惊魂骇魄,肝藏魂,肺藏魄,肝胆之经络环耳外,肺穴之笼葱在耳中,从此而鸣聋俱作,亦合乎情理之中。

治法∶肝藏血,肺主气,责是理气化瘀,正是对策手法,拟《窦太师疮疡经验全书》诸流气饮化裁,数味以应。

处方∶黄芪10g枳壳6g木香6g乌药6g桃仁10g红花6g大腹皮6g苏梗10g葛根6g菖蒲3g5剂

二诊∶4月25日。服上方药后鸣响大减,耳内已感舒服。患者要求再进上方药5剂以求巩固。

本例是由爆炸声引起的耳聋,中医认为,肝经循环于耳外,肺经结穴于耳中,且肝藏血、藏魂,肺主气、主魄。所以本案的发生是因惊魂骇魄,肝肺被伤,气滞血瘀所致。所选方药,则古为今用,师古而不泥古,宗"流气饮"而出"流气法",灵活变通,达到活血化瘀,理气宣通之意。理法方药似成法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十、四妙汤治愈耳脓一例

姚某,男,79岁

主诉及病史∶左耳廓肿痛流脓20余日,开始由左耳冻疮结痂自以手揭之所致。刻下左耳廓肿胀疼痛,流脓量少,大便秘结。西医诊为化脓性耳软骨膜炎。

诊查∶左耳廓肥厚韧硬,充血不明显,部分已被腐蚀,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附着,耳下区可扪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舌苔黄腻,脉大而软。

辨证∶杖朝之年,气血已衰,脓腐之恙,热毒内蒸。疼痛不甚,肿势不掀者,乃系正虚难以托毒耳。

治法∶此非归芪不能扶正祛邪,舍银甘无以解毒清热,四妙汤主之。处方∶生黄芪15g当归15g银花30g甘中黄4g(包煎)5剂九一丹加青敷药,换药每日1次。

二诊∶左耳廓肿痛减轻,脓出量多而稠。左耳廓肿胀渐消,脓液较前略稠。舌苔薄白。脉平。药进5剂,正气渐充,得以托毒外泄,方尚中的,毋事更章。原方药5剂。换药同前。

三诊∶左耳疼痛消失殆尽。左耳廓上部肿退,创口排脓通畅,创口下部有脓腔,周围略红肿。舌苔薄白,脉平。炎炎之势似已得挫,但脓液潴积有阻痊途,迩来又作红肿,可知伏热仍盛,重用清热。

处方∶银花10g连翘10g紫地丁10g蒲公英10g蚤休10g甘草3g太子参10g当归10g5剂

九一丹钉加青敷药,每日换药1次。

四诊∶肿痛消失,左耳廓上有3个创口,有脓性分泌物外溢。恙已衰其大半,断耳之虞可免。原方增损。

处方∶银花10g连翘10g蚤休10g半枝莲10g生黄芪10g当归10g甘草3g5剂

九一丹加黄连油纱条,加金黄膏外敷。

五诊∶患者感左耳瘙痒。左耳上部皮肤已红润如常,下部不肿胀,有1个创口流脓量少而稠,舌脉正常。毒以脓出而泄,虚以归芪而充,愈期指日可待。

方∶黄芪10g当归10g银花10g白芍6g甘草3g白术6g山药10g蚤休10g5剂,换药同前。药后痊愈。

断耳之恙,来势颇急,热毒壅盛不言而喻,然观其患者年过古稀,老态龙钟,气血已衰可想而知。热毒内蒸,灼损气血,而正气益虚;气血虚衰,难以托毒,而热毒曰盛。本虚标实,助桀为虐;清之过甚,正何以堪;补之益之,又恐恋邪。事当两顾,方取四妙汤。其中黄芪补益气血而托毒生肌,乃疮家之要药;当归"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本草纲目》);银花、甘中黄味甘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排脓。4药合用,虽扶正而无碍泄邪,虽清解而不伤气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药虽简,但力专效宏,故疗效甚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