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炎的药方 [复制链接]

1#

黄疸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个常见类型。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本病是因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由表及里、郁遏不达、困阻中焦、湿热内蕴、阻滞气机,则湿热熏蒸,不能泄越致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外浸皮肤、上染目睛、下流膀胱,故见身目黄染,小便短黄诸候。临床实践中发现,寻常的草药如金钱草、鸡骨草、溪黄草、垂盆草、地耳草等都是价廉、疗效好的保肝退黄良药,现介绍一些保肝退黄的中草药食疗方,供患者选用。一、金钱草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肝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湿热黄疸、热淋、小便不利、皮肤感染等病症。金钱草粥方法:新鲜金钱草60克(干品30克),粳米0.1公斤,冰糖20克。金钱草洗净,水煎取汁,粳米洗净,倒入药汁,加水适量,煨煮成粥,人冰糖溶化即可。每日1次,随意服食。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活血消肿。适用于黄疸,伴有胁下痛、厌食油腻等症,亦可用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胆囊结石。二、鸡骨草鸡骨草味甘、苦,性凉,无毒,能清热利湿、散瘀止痛,适用于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病、跌打瘀痛、乳痈肿痛等。《南宁市药物志》说它“消炎解毒,治传染性肝炎”;《常用中药手册》说本品“清热利湿,疏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本草推陈》说:“有解毒利尿、活血止痛之用。”鸡骨草鸡蛋汤方法:鸡骨草、山栀根各30克,鸡蛋2个,瘦猪肉50克。将鸡蛋、猪肉、鸡骨草、山栀根分别洗净,同人锅,加水2碗,煮至七八成熟时,将鸡蛋取出剥去蛋壳,放入继续加热煨之。煎汤剩1碗时,滤掉药渣,留汁及蛋、肉。吃肉、蛋,喝汤。每日l剂,分2次服食。连续5~7日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益气养阴、清肝解毒、疏肝利湿、化瘀止痛,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慢性肝炎伴黄疸,或有肝区痛、烦热、尿黄、疲倦者。鸡骨草赤小豆瘦肉汤方法:鸡骨草、赤小豆各30克,半枝莲15克,瘦猪肉O.1公斤,生姜3片。将瘦猪肉洗净、切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赤小豆先浸1小时)。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煮l~2小时即可。去鸡骨草、半枝莲,酌加盐调味,食肉饮汤。功效主治:清热退湿、利胆退黄。主治黄疸型乙肝,证属肝胆湿热郁结者。症见身目俱黄,其色光鲜,口苦咽干,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脉弦滑数。鸡骨草佩兰茶方法:鸡骨草40克,佩兰9克。加水同煎,滤取药汁。或沸水冲泡饮。代茶频饮,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热退湿、利胆退黄、芳香理脾。适用于急性肝炎。症见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食少,上腹部饱胀,小便色黄,或伴恶寒发热。但本方性略偏凉,不适用于常感胃脘冷痛、慢性腹泻的病人,脾虚胃寒的人不宜长期服用。三、溪黄草溪黄草是民间草药,其味甘、苦,性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临床报道,溪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列肝炎病毒有显著抑制复制作用,临床效果高达84%,甚至优于干扰索与利巴韦林合剂。溪黄草煮田螺方法:田螺O.5公斤,溪黄草50克。田螺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溪黄草同煮而服食。可酌加盐调味,饮汤食田螺肉。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热利湿、保肝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茵郁芪芍汤处方及用法:茵陈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夏枯草15克,板蓝根30克,黄芪15克,白芍12克,薏苡仁15克,甘草5克。上药水煎取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亦可制成冲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胆除湿,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适用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加减运用:可根据湿热之轻重.正邪之盛衰.病证之虚实而有所偏重,如气阴两虚者,可酌加党参、五味了·各12克;脾虚湿重者,加白术12克,茯苓20克;肝郁血热者,加牡丹皮15克;肝热莺者,加龙胆草12克。补中利湿方处方及用法:党参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半夏12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猪苓10克,茵陈30克,丹参30克,柴胡12克,黄芩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用主治:补中益气,疏肝利湿。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证见纳差,腹胀,心下痞满,大便溏薄,皮肤、巩膜黄染,小便不利,或有恶寒,口干不思饮,或口渴饮入则吐,舌苔白腻.脉弦滑细。加减运用:肝区痛明显者,加吴茱萸;暖气多者,加陈皮;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槟榔;腹水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GpT经常高者,加益母草;GPT正常,TTT经常高者,去茵陈,加当归;白蛋白低者,去茵陈、黄芩,加龟板、阿胶。

组成:白茅根30克,虎杖15克,石见穿15克,茵陈30克。

功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用法以上为成人量,儿童酌减。每日1剂,分煎2次,分上、下午温服。

方解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大多属于阳黄范畴。湿热之邪是形成该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如《金匮》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内经》亦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疸”。概括地指明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湿热博结有关。张恩树认为本病的主要问题既然是湿热为患,因而化湿清热必须放在治疗的首位,白虎石茵汤即是基于这一点拟定的。其中白茅根利小便,治黄疸;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石见穿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之功,能治急慢性肝炎;《医学衷中参西录》描述茵陈为“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消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毫无阻隔也”。综观白虎石茵汤,共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功。令其湿化热清,而使本病获效。

加减脉象弦数,乃热重于湿,可加山栀子、大黄;若大便溏,口中黏腻,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缓,乃湿重于热,可加苍术、川朴、薏苡仁等;若兼有表邪客于肌表,寒热头痛,可加麻黄、连翘、赤小豆;若邪郁少阳,寒热往来,可加柴胡、黄芩;若胸腹痞胀、恶心呕吐,酌加藿香、蔻仁、法半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