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医吗 http://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编译:中医肿瘤资讯来源:中医肿瘤资讯
刘嘉湘,第三届国医大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上海中医院终身教授。主张“以人为本”。多次主持国家攻关项目,晚期肺癌疗效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研制金复康口服液、芪天扶正胶囊和外贴镇痛蟾乌巴布膏等国家级新药。
学术观点
扶正治癌
60年代,中西医治癌症均以“攻毒”、“杀瘤”为主。[1]年起,刘嘉湘开设肿瘤专科门诊,主要从事肿瘤的临床研究工作。为寻找中医治癌有效方法,刘嘉湘博览古代医籍及历代文献,整理以往师从张伯臾、陈耀堂等老中医的经验笔记,并参考余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认识到正气虚损是癌症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病机演变的关键,重视“以人为本”、“人瘤共存”。年在全国率先系统地提出中医扶正法治癌。他揭示扶正方药具有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刘教授领导的肿瘤科研项目组从年起有机融合中医学、肿瘤学和免疫学科进展,阐明扶正系列方药可提高免疫监视、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凋亡、调控肺癌免疫微环境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了正虚在肺癌发病中的核心作用和“扶正治癌”的科学内涵,促进了中医肿瘤学的发展。
《医宗必读》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刘嘉湘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脏腑功能失调,留滞客邪,以致痰凝聚相互胶结,蕴郁成肿块,局部属实的本虚标实之病证。因此,他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以扶正培本为主,坚持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扶正之中寓于祛邪”,“祛邪之中意在扶正”,故扶正祛邪不能偏废,使攻补两法“相辅相成”。他致力于临床转化科研成果,在扶正思想的指导下,针对临床多见气阴两虚的肿瘤患者,研制了新药金复康口服液,(一共12味药,主要为黄芪、北沙参、天冬、女贞子等)。此外,刘嘉湘将临床经验方研制出芪天扶正胶囊(一共8味药),其具有益气滋阴,补肾培本的作用。
中西并重,杂合以治
刘嘉湘主张中西结合,肿瘤患者病机极其复杂,故需应用中西医学的多种治疗措施。他对现代西医的治法如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免疫靶向治疗的优劣了如指掌;掌握中药内服外敷方法,以及针灸、耳针等,因此能够根据临床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
“杂合以治”出自《素问·异法方宜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刘教授充分应用一系列的外治方法,在治疗患者癌痛方面,使用其领衔创制的外用镇痛制剂蟾乌巴布膏,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及消肿止痛的作用。此外,还用耳穴按压预防化疗导致的呕吐、皮硝外敷治疗恶性腹水、五倍子粉外敷神阙穴以止汗。还强调气功疗法、太极拳和情志调摄,促进患者气血及脏腑经络的运行。
用药特色
注重阴津变化
肿瘤患者邪毒痰瘀交阻,蕴结化热,最易伤阴,或病程日久,脾胃虚损,化源不足,故常见阴津受损者。在临症中,刘教授十分注重舌诊以观察病人之阴津变化,因阴津之盈亏常预示疾病的轻重。他将阴津虚损分为伤津、伤阴和脱液。
a.伤津-口干、苔薄而干或舌尖红;宜养阴生津,用芦根、石斛、天花粉等甘寒气薄之品。
b.伤阴-口渴、舌红少苔;宜养阴,用元参、麦冬、玉竹、黄精等甘寒咸寒气厚之品。
c.脱液-舌质红绛,舌干而瘦,或舌光如镜;宜育阴救阴,用龟板、鳖甲等血肉有情之类。
张景岳所说:“善补阴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病有进退之变,症有减退之差,临症用药,随症增舍,随机应变。”刘教授常在养阴之品外佐以助阳药,以达到阴阳相济之功。他细观病情变化,融养阴及育阴药于一方,加速津还阴复。临床气阴两虚患者虽占大多数,然不可拘泥于气阴之框。刘教授辨证为阴虚、血虚者亦不鲜见,随症以治之,用温阳之剂,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治疗原发性肺癌,获得显著疗效。
选药精当
刘嘉湘治疗肿瘤善用古方,但注重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遣方用药。临床多选用即符合中医辨证,又有一定抗癌活性的药物,争取“一箭双雕”。如:天冬润肺滋肾,又具抑瘤作用;生南星化痰散结,又具抗癌作用;八月札既理气散结,又能抗癌;生苡仁善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又能抑制癌细胞生长。他重视药物的针对性,根据不同部位的肿瘤选不同的清热解毒、理气化瘀、软坚散结药,如:
a.肺癌-石见穿、石上柏、七叶一枝花、夏枯草、生牡蛎、八月札、丹参、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
b.脑瘤及淋巴瘤-蛇六谷、天葵子、生南星、天龙、全蝎、蜈蚣、石见穿、夏枯草、生牡蛎、王不留行。
c.肝癌-石燕、铁树叶、漏芦、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岩柏、红藤、八月札。
d.胃癌-藤梨根、野葡萄藤、八月札、菝葜、天龙、绿萼梅。
e.大肠癌-野葡萄藤、苦参、红藤、白毛藤、半枝莲、八月札。
刘教授认为肿瘤最易耗人体气阴,常告诫:“疗肿瘤之疾,气阴不可不顾,气复阴还则病势为顺,气衰阴耗则病势为逆。”治阴之法如上所述,治气刘教授则取李东垣《脾胃论》所述,理虚必谈土,治损取其中。他常用党参、黄芪培补中气以资生化之源。对于脾胃虚弱者擅用炒党参,以健脾益气。《本草纲目》称黄芪为“补药之长”,又《本草汇言》称“补肺健脾,实为敛毒,驱风运毒之药也。”,生黄芪乃癌症患者常用之补气托毒要药。他擅用生黄芪与他药配伍,如猫人参、桑白皮、川椒目以治疗癌性胸腹水;与生地榆、仙鹤草配伍以治因气不摄血之咯血、尿血、便血者。
然而益气之品性味多为甘温,对热毒内盛肿瘤患者有恐助火伤阴之势,故常配清热解毒、甘寒养胃之药以调之,并于脾胃运化差者加入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山楂、焦神曲,使补而不滞。脾虚夹湿或湿困脾胃者,宜健脾祛湿,湿除而后补之。湿重者,刘教授选用江苏茅山之茅术,取温燥之性刚烈,醒脾燥湿佳;脾虚湿盛者,选用浙江于潜之于术,取其温燥之性温柔而健脾之功专,优助健脾湿化。冬术为冬季采取之白术,集一年四季之气于一身,健脾之功佳,宜用于脾虚者。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健脾化湿时应加入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之品使湿邪由下而出。
结语
刘嘉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主张的“扶正治癌”原则让癌症患者得以改善症状、控制病灶、延常生命。他同时又注重中西结合,内外兼治。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尤其注重阴津变化,选方用药更是谨慎灵活。刘教授仁心为怀,治学严谨,精益求精,推动了中医肿瘤事业的发展,造福无数百姓,是每一位中医青年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张明和.肺癌防治研究近况.肿瘤防治研究,(3):12-21.
责任编辑:Edita排版编辑:Edita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中医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