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核六片,一轴一带东山西单元区块设计出 [复制链接]

1#
△以上为广告

近日,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两则公告,即关于《瑞安市东山西单元区块市设计》的批前公示和关于《瑞安市东山西单元(-RA-BH-09)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批前公示。

具体内容如下——

单元概况

东山西单元北至陈虬路、东至瑞安大道、西至拱瑞山路、南至飞云江,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该单元北靠安阳城区、南与江南新区隔江相望、东接经开区,是温州大都市核心区的南部门户,也是瑞安拥江发展的桥头堡。

区位示意图

轨道交通S2线、S3线、温瑞大道南北纵贯地块中部,形成了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十四五”期间,东山西单元将是瑞安乃至整个大都市区发展、更新的重点和亮点地区之一。

总体定位

东山西单元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山水景观资源,以经开区体制机制为优势,以人才引进和创新培育为抓手,以数字经济、科创研发、创新创意等新兴业态赋能瑞安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创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创新、青春活力之城,共筑“瑞安之眼、未来之城”。

东山TOD鸟瞰图

布局结构

通过对土地和空间资源的优化组织,对各类产业和功能的合理布局,规划形成“一核六片,一轴一带”的功能布局结构。

“一核”:是指以避风港为中心、向北联动东山TOD共同形成核心区。

“六片”:是指避风港、东山TOD、上埠、下埠等六个主题功能区块。

“一轴”:依托纵温瑞大道形成主发展轴。

“一带”:是指云江北岸的滨江景观休闲带。

规划结构图

规划理念及亮点

01

回形水廊蓝绿编织

方案形成内外双环的回形水系,不仅打通了现状部分断头河,并且以水系为轴形成带状绿地,串联起滨江公园、避风港公园、下埠公园、中埠公园、上埠公园等景观节点,也呼应了北侧烟墩山公园,提高了片区整体景观均好性,构建了本片区的城市骨架。

02

步行尺度绿色出行

按照“步行之城,人本之城”的理念,通过窄路密网的方式构建街坊体系,路网密度达到9km/k㎡的较高水平,街坊尺度基本在mXm左右,结合滨水绿地布局健身绿道,形成了适合步行的街道尺度。

03

瑞安之眼都市地标

面向青年创业群体、体现智慧创新导向的温州大都市区南门户,既要体现大都市区的现代大气,也要体现年轻、时尚、创新的未来质感。因此城市风貌以简洁现代为主,城市色彩清新淡彩,协调统一。

避风港效果图

04

人本智慧未来之城

按照智慧城市、未来城市的理念,超前布局共享的智能基础设施,构建覆盖智慧邻里、智慧小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全智能未来城市场景。依托社区和街坊生活圈,打造15分钟智慧公共服务生活圈,打造智能化未来之城。

东山TOD效果图

05

多元市心现代风貌

通过对建筑布局、界面、体量、屋顶、色彩、立面、材质、细部等要素的引导,整理开发建设“正面负面”清单,形成比较有标志性的单元区块,打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秩序和富有韵律、节奏的天际线,彰显地方文化、融入蓝绿格局、体现时代特色。

陆岛客运码头效果图

城市设计实施

本次城市设计成果将空间形态和风貌管控同城市规划管理控紧密结合,将标志性建筑、景观视线廊道、重要城市界面、城市天际线等内容以正负面清单和城市设计图则形式进行表达。城市设计图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相互对应,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和管控东山西单元地块开发建设。

现根据以上城市设计方案,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特编制《瑞安市东山西单元(-RA-BH-09)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部分内容如下——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配置4所小学,合计班,用地面积约11.29公顷;

规划配置3所初中,合计班,用地面积约8.00公顷。

规划配置1所高中,合计班,用地面积约3.04公顷。

规划配置9处幼儿园用地,总用地面积为3.48公顷,每处用地面积在0.3~0.5公顷左右。

商业商务用地:

规划商业商务混合用地面积为6.1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35%。通过商务和商业混合用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地块业态功能。此类用地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东山西单元的区位交通优势所承接的市级现代服务业功能,主要作为企业总部、创新孵化、金融保险、办公酒店等楼宇经济的载体,这部分用地主要分布在温瑞大道桥头堡、东山TOD区域、智慧创新片区等重要节点位置。第二个层次是在居住区十五分钟生活圈中心布置的商业商务设施用地,主要作为生活圈服务设施的载体,包括邻里中心、菜市场、社区管理、卫生站、商业配套等功能。其中,对居住功能干扰较少的设施可结合商住用地安排,无需单独占地。

更多内容可在这里浏览——

东山西单元控规修编简要说明:

一、规划背景

温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瑞安市作为温州大都市南部新区,需加快温瑞平原的一体化融合,并积极辐射大都市南翼。瑞安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青春瑞安、幸福都市”的发展战略,东山西单元与滨海中心区、江南新区、塘河新城等共同构成了今后五年城市发展和更新的主战场。

此外,产业提升、旧城改造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更为紧迫而具体的更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南部门户的需求。

东山西单元位居温州大都市的南部门户地带,肩负着展现温州南大门形象的重任。随着市域轨道交通S2、S3线和温瑞大道两条都市过江交通主动脉的建设,城防东沿线景观工程的推进,需要结合海塘安澜工程对现状东山渔业码头、避风港区域的渔业码头岸线进行调整优化。

2、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

本单元与瑞安城区、经开区紧密贴合,是城市拥江东拓,跨江南下的战略枢纽,对现状大量低效用地和老村旧房进行改造更新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有机更新和土地功能优化,既有利于城市风貌的改善,也有利于基础设施的提升,并为企业总部、科创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带动经开区产业升级和产城融合。

3、对接周边区域开发建设的要求。

东山西单元北侧安阳中心城区建设年代较早,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逐步吃紧;西侧巾子山团块正在更新,但面临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东侧为经开区工业集聚区,也需要研发创新等功能提供新鲜血液。东山新单元空间容量更大,通过此次更新为周边城区配套一定量的文教医疗、产业服务设施,有利于带动瑞安主城区公共服务水平和能级的整体提升。

4、对接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东山西单元范围内,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2、S3线东山站已开工建设,温瑞大道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瑞安陆岛客运码头已初步选址于避风港附近,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对周边用地进行优化调整。

东山西单元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时间较早,难以适应城市发展战略、宏观形势变化的要求,对于近期实施的地段更新和重大项目也无法有效对接。基于以上原因,为对接城市发展战略、加快东山西单元城市更新、实现本单元相关规划的顺利落地,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瑞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东山街道办事处特委托两院联合体编制《瑞安市东山西单元区块城市设计》。现根据城市设计方案,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特编制《瑞安市东山西单元(-RA-BH-09)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本次规划重点是结合宏观发展态势及当地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该区域的职能定位、空间布局,对本单元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土地利用优化调整、地块建设指标控制、道路交通组织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东至瑞安大道,南至飞云江岸线,西至拱瑞山路,北至陈虬路,用地面积4.18平方公里。

三、人口规模

本规划区总人口以8.0万计。

四、规划目标

1、形象定位:瑞安之眼、未来之城

2、总体定位:温州大都市核心区的南翼门户,瑞安拥江发展的桥头堡,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升级示范区。以人才引进和创新培育为抓手,以数字经济、科创研发、创新创意为导向,着力创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创新、青春活力之城。

五、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六片,一轴一带”的结构。

“一核”:是指以避风港为中心、向北联动东山TOD共同形成核心区。

“六片”:是指水产城、上埠、下埠等六个主题功能区块。

“一轴”:依托纵温瑞大道形成主发展轴。

“一带”:是指云江北岸的滨江景观休闲带。

六、规划布局

1、居住用地(R)

规划居住用地约为.10公顷,由旧村改造用地、产业配套居住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组成,约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40.48%;其中二类住宅用地面积约为.07公顷,居住兼商业用地12.47公顷,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1.56公顷。

(1)二类住宅用地(R21)

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住宅用地为主,用地面积约为.07公顷。

(2)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Rcs)

养老公寓:规划设置一处养老公寓,总用地面积为1.56公顷。

(3)商住用地(RB)

规划商住用地面积约12.47hm2。按照产城融合、适度混合的土地功能发展理念,在桥头堡地段、避风港滨水地带及TOD核心地段规划一定量的商业商务和住宅混合用地。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除了幼托设施以外的其他居住区服务设施按照社区模式进行配置:居住功能干扰较少的设施结合商住用地安排,文化、医疗、银行、邮政所、储蓄所、居委会等设施,可以沿街设置,也可在社区内设置服务中心予以安排;餐饮、娱乐场所应独立设置,对居住环境产生影响的,不得设置在住宅区内;体育健身设施可以结合公共绿地进行设置。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

规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约为41.9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33%。

(1)机关团体用地(A1)

主要为现状保留的经开区管委会、东山街道办事处、防汛大楼等,总用地面积约为4.97公顷。

(2)文化设施用地(A2)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面积约为6.28公顷,规划在滨水空间布置文化设施用地,以缓解本单元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文化设施用地可兼容商业商务设施用地,以保证用地功能的复合型和设施运营灵活性,减轻政府负担。

(3)教育科研用地(A3)

规划配置4所小学,合计班,用地面积约11.29公顷;

规划配置3所初中,合计班,用地面积约8.00公顷。

规划配置1所高中,合计班,用地面积约3.04公顷。

规划配置9处幼儿园用地,总用地面积为3.48公顷,每处用地面积在0.3~0.5公顷左右。

(4)体育用地(A4)

规划滨江大道与飞云江之间的绿地内设置一处体育场馆用地兼容商业商务用地,规划用地面积0.94公顷,作为城区重要的文化体育设施。片区级体育用地不单独设置,主要安排在沿河及横河两侧公园绿地中,可布置一些运动场馆,以增加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小型运动健身设施安排在各沿河绿带及社区公园中。

(5)医疗卫生用地(A5)

本单元规划医疗卫生设施一处,规划将现医院用地扩展预留至2.39公顷,规划床位数床,作为服务本单元、辐射医院。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约为29.7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01%。

(1)商业用地(B1)

规划的商业设施总用地面积约为6.1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6%。

(2)商业商务用地(B1B2)

规划商业商务混合用地面积为6.1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35%。通过商务和商业混合用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地块业态功能。此类用地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东山西单元的区位交通优势所承接的市级现代服务业功能,主要作为企业总部、创新孵化、金融保险、办公酒店等楼宇经济的载体,这部分用地主要分布在温瑞大道桥头堡、东山TOD区域、智慧创新片区等重要节点位置。第二个层次是在居住区十五分钟生活圈中心布置的商业商务设施用地,主要作为生活圈服务设施的载体,包括邻里中心、菜市场、社区管理、卫生站、商业配套等功能。其中,对居住功能干扰较少的设施可结合商住用地安排,无需单独占地。

4、公用设施用地(U)

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6.2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68%。主要有供电用地、环卫设施用地。

1、供电用地。本单元共规划3座变电站,一是KV东山变,位于罗阳大道以东、瑞光大道以北,由现状35KV东山变扩容而来,用地面积为0.40公顷;二是KV毓蒙变,位于温瑞大道以东,高新路以南,用地面积0.52公顷;三是轨道交通S2线专用牵引站,与毓蒙变并排设置,用地面积0.57公顷。三处变电站均应按照室内变的形式建设,进出线电缆为地埋形式。

2、环卫设施用地。东山西路北侧和瑞光大道南侧,分别设置两处环卫设施用地,总用地面积为0.27公顷。

3、防洪设施用地。总用地面积约4.48公顷。包括飞云江年一遇防洪堤、上埠闸、下埠闸和瑞平排涝设施。

七、道路系统与交通

1、总体结构

规划在现状道路网的基础上,形成“窄密路网”的道路网格局,使规划区域内外紧密联系:主次干道为大网格式,规划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干道路网结构体系;支路网基本为小组团式,较好的联系了内部交通。

其中“五纵”由西向东分别为:拱瑞山路、安阳南路、罗阳大道、温瑞大道;“五横”由北至南分别为:陈虬路、人民路、瑞光大道、毓蒙路、滨江大道。各组团分别依托上述干道系统在自身内部形成组团式的支路系统,作为交通的有效补充。

2、道路等级

按交通功能和性质将城市路网分为四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是市域快速交通通道,道路宽度70米。规划范围内有温瑞大道。

主干路:是城市的主要交通性道路,为相邻片区和各片区提供联系的通道,道路红线宽度24-60米。规划范围内有瑞安大道、瑞光大道、罗阳大道、拱瑞山路、陈虬路、滨江大道、安阳南路。

次干路:功能为分流,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功能,是联系各居住组团和商业商务组团的道路,道路红线宽度24米。规划范围内有毓蒙路、天瑞路、人民路。

支路:是各组团及地块主要疏散道路,道路红线宽度10-24米。

八、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系统结构

整体呈现“点线结合、以线串点”的绿地布局结构。

2、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约为51.3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3.86%。其中公园绿地43.66公顷,防护绿地7.27公顷,广场用地0.44公顷。

(1)公园绿地

1、“点”状绿地:主要由滨水公园、社区公园等构成,分布在重要的滨水空间节点、社区中心等位置,单处面积1公顷左右,服务半径-米,10分钟即可到达,方便群众就近使用。

2、“线”状绿地:主要包括各类滨水绿带,构成了本单元80%以上的绿地来源,也是实现绿地均好分布的最主要方式。

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城市内河两岸按照不同的河道宽度要求开辟了一定宽度的开放性绿化带。

(2)防护绿地

规划在滨海大道南侧布置堤外防护带,在环卫设施、供电设施周边布置防护绿地等周边设置不小于10米的防护绿地,起隔离防护的作用。规划防护绿地面积7.27公顷。

(3)广场用地

城市广场是市民活动、人流集散和交通组织的重要场所,本次规划广场用地主要集中于智慧创新组团内,用地面积约为0.44公顷,其余广场可结合沿河公园绿地等布置。

向下滑动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