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季养肝,一定要记住这10个字 [复制链接]

1#
01明目中医讲“肝开窍于目”,所谓肝好目自明,当肝出现问题时,往往能从眼睛上反映出来,如果肝血不足,就会出现夜盲症;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因此在春季养肝要留意明目。生活中,菊花可以清肝明目,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很好的作用,经常用眼的电脑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无害。

02

健脾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关系是肝木克脾土,春天肝气过旺,易致肝旺脾虚,出现胃胀牵引两胁、食欲下降、腹胀便溏等脾胃不适,因此在春季养肝的同时需要兼顾健脾。

03

解郁肝具有调节情志的作用,春天肝经正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常有生气、郁闷、烦躁,以及倦怠、乏力、食少等状况。因此,春天解郁、疏肝理气尤为重要,更应重视情志方面的调养。日常不要贪床守舍,适度进行一些幅度较为缓和、动作轻巧的运动,有助于情绪的调养,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法以轻灵为要领,用鼻子吸气、用口呼气,使气息调和、吐纳均匀。

04

调血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调养肝血对于养肝来说十分重要。如果“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可致面色暗黄、色斑暗疮等问题。搓脚掌、手掌能够养血护肝,简单易行,即两脚掌并拢,用脚跟上下互搓,同时两手互握对搓。脚掌侧面有公孙穴,脚跟上方有太溪穴,手心有劳宫穴,手腕有列缺穴,搓擦上述穴位可以起到滋补肝肾、调动气血、养血安神等作用。

05

清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的阳气上升,这个时候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春燥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从中医上讲,肝脏具有升发调达、储存血液、舒畅情致的作用,所以,春季上火多为肝火。降肝火讲究内养,可从饮食上下功夫,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果蔬,比如花菜、包菜、西兰花、紫甘蓝、橙子、苹果、梨等。此外,酸是肝本味,食酸过多易伤肝;而甘味入脾,能补脾助肝气。所以,减少吃酸,多吃山药、茯苓、甘蔗等甘味食物,也有助于降肝火。

清热利胆,调理气血,用于肝胆湿热,气血不调所致的胁肋隐痛、口干、口苦、食少乏力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临床应用针对,口干,口苦,口臭,胁肋隐痛,眼干眼涩,指甲有竖纹,皮肤暗黄,脂肪肝,酒精肝,高脂血症,胆红素高,转氨霉高,甘油三脂高,胆结石,胆囊炎,肝炎,肝腹水,更年期综合症,小儿黄胆症,小儿惊觉不眠,肝气不舒,情志不畅,抑郁症,气滞血瘀,肝郁气滞,气血不调等症均有确切疗效。

清肝火旺,解湿热毒,清肝利胆,舒肝解郁,调理气血,全面改善肝胆功能各项指标,肝胆养护第一品牌。

1、商务人士、企业老板、公务人员等: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长,经常抽烟,喝酒应酬容易造成肝功能损坏,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症;

2、长期服药人群:经常服用西药等会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造成肝脏负担重,毒素积累,肝功能指标异常;

3、学生等人群:考试就业压力大,睡眠不足,熬夜容易造成肝火旺,引起青春痘,痤疮,眼睛干涩红肿,口苦,口臭等症状。

1、对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引起的青春痘,痤疮类等轻微症状1支能明显改善;

2、快速缓解由肝胆湿热,气血不调所致的胁肋隐痛,口干,口苦,食少乏力等症,一般3~6支起效;

3、长期服用能有效地预防酒精肝,肝硬化,及药物所致的肝毒,肝损伤等。百病从肝治,肝胆健康,身体才能更健康。

①熊胆粉:熊胆素有“药中黄金”美誉,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消炎镇痛等功效。

②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③半枝莲: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之功效。

④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还具有抗癌、降压、抗缺氧、抗衰老等功效。

⑤当归:素有“血中圣药”之称,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

⑥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⑦沉香:自古以被列为众香之首。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⑧麦芽:麦子发的芽,能消食开胃,和中,回乳。用于食积,婴儿伤乳,哺乳期妇女断乳,肝气不舒,肝胃不和等症的治疗。

诸药合用,排毒护肝,清热利胆,调理气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