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怎么样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朱德总司令只说 [复制链接]

1#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强盛了起来,此时我国正处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时期,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我国。日本最早的目标是中国东北,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的旅顺成立,隶属于天皇直属。到了年开始,关东军开始实施大陆政策,大陆政策的目标有2个:侵略中国和对苏联作战。而此时中国正处在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时期,到了年日本策划炸死张作霖,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年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开始了。

毛主席东渡黄河抗日

年10月10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逼“蒋”抗日,蒋介石于次年在江西庐山发表庐山谈话表示抗日,陕北的红军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留在南方8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新编第4军,简称新四军,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八路军深入前线对日寇作战,面对诸多的困难,但是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却断定我国军民一定能够取得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胜利,毛主席有运动战、游击战歼敌的思想,朱德总司令也有游击战歼敌、屯兵的思想,当底下的八路军战士问到:如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时候,朱德总司令坚定说了一个字“耗”。

我们从很多方面可以验证朱德总司令策略的正确性,听小客逐个给您分析。

首先、从单兵的最核心武器步枪上说,日本几乎所有的陆军士兵使用的单兵武器都是“三八”式步枪。年三八式步枪发明出来到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三八式步枪整整服役了40年,一个步枪的年龄超过40年没有变化是非常可怕的。而八路军使用的武器是中正式、边区造等性能较差的步枪,而且八路军还枪支奇缺,年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师名战士,却只有步枪支,到了年师扩编到人,也只有枪支支,基本上一半战士有枪,一半战士没枪。就算有枪的战士也只有22颗子弹的额度。

三八式步枪

所以八路军的装备补给主要有几种途径,第一、向国民政府申请(给得不多,也不想给,前期给点,后期基本不给),第二、苏联的支援(苏联想给,但是国民政府怕共产党壮大,想尽一切办法不让给),第三、八路军自己设置兵工厂自己发明创造,这也是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第四、抢夺日寇的,抢夺伪军的。

日军开始的时候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经过几次大会战之后,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日军进攻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另外还要派兵防守这些地方,八路军就在日军占领区开拓敌后抗日根据地,袭击日军的后方,切断日军的补给,让日军夜夜不得安宁。

朱德

为了抢夺日军的枪支弹药,增加补给,八路军专门袭击日军的运粮车、运送枪支弹药的汽车,这些运输车辆的防守有致命的漏洞。如果日军派遣正规部队护送,八路军就攻打县城,吸引正规部队的回防,剩下的军队再去袭击日军的弹药车,日军疲于奔命。

三八式步枪射程远,穿透力强,有效射程是米,但是极限能达到米的有效杀伤,刚开始我军对阵日军时非常吃亏,但是缴获了很多三八式步枪后,我军也用三八式步枪对付日军,日军苦不堪言。日军喜欢带钢盔,但是钢盔反光,不利于隐蔽,这对于三八式步枪来说,就是活靶子。我军的神射手枪枪爆头,逼得日军连钢盔也不敢带了。知道八路军缴获三八式步枪反过来对付日军后,日军为了不让八路军缴获有用的步枪,宁愿战死不交枪,有意砸坏枪支,这大大加速了步枪的消耗,却引起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军的反应。

红军总司令朱德

年侵华时,日本总人口万,而我国人口4亿6千万,日军的役龄男子是万,适合征兵的男子是万,而日本的军队却达到了万,也就是说有些男子是不适合征兵的也被强制征兵。日本同时和世界26个国家作战,兵员消耗极大,所以生产的重任只能落到日本女工的头上,每损坏一支三八式步枪代价极大。小客为大家换算一下,抗战时,一个普通八路军战士的月工资是1元,班长是1.5元,排长是2.5元,连长3元,营长3.5元,团长4元,而当时的三八式步枪价值日元,当时的1元相当于15日元,也就是一支三八式步枪相当于当时的10元,一个普通战士10个月的工资。如果大家还觉得不够贴切,那我按照当时物价水平对比一下,1元钱可以让1个人富足生活1个月,也就是相当于1个月的生活费,一头牛当时是20元,两把三八式步枪可以换一头牛。

损坏一把三八式步枪,日军需要女工在兵工厂里工作很长时间才能生产出来,还要通过轮船、汽车运到前线,消耗极大,万的士兵对外战争,几乎全日本所有的妇女都要到兵工厂里没有昼夜的赶工,一个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正在不断地被消耗,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还需要重新生产,战争在吸食女工的体能和精神,让她们苦不堪言。到了后期我八路军主力部队几乎人手一支三八式步枪,八路军不仅用三八式步枪打击日寇,还进行了改良和升级。到了年我军共缴获日寇55万支三八式步枪,而八路军也发展到万人,刚好装备了一半的八路军部队。这样的消耗,加速了日军的投降。

抗战时候的八路军骑兵

再次、粮食;日本派遣到中国领土上作战的部队大概有多万人,抗战胜利时在中国领土上的军队只有几十万人,日本是个岛国,多山地,河流短小急促,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冲积平原。日本本身的耕地面积较少,出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日本人非常喜欢吃稻米,面食也吃但不是最主要主食,另外日本人非常喜欢吃海洋水产,这使得到中国作战的日本士兵非常不习惯。

日本派出万军队在世界各地作战,剩余在国内的基本上都是军政要员和老弱病残,妇女要到兵工厂里去生产军工,真正能留下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很少,而且日本地形崎岖,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这导致了日本的粮食不够国内人民和国外士兵作战的需求,到了后期日本国内的粮食价格飞涨,饥荒严重,很多妇女和儿童勒紧裤腰带把粮食省出来运到战争前线去,更要命的时候,由于日本天气寒冷,水稻只能做到一年一季,生产周期太长了,一两年的运转就开始捉襟见肘,更何况是这么多年的对外战争。

有些好奇的同学会问,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日本在占领区直接征缴粮食就地解决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大老远的从本土运过来呢,大家有所不知,日本在占领区征集粮食非常困难,我国是全民族的抗日,就算在占领区,农民也不愿意把粮食卖给日本军队,日本军队虽然名义上占领中国东部地区,但是也仅仅是占领大城市和交通线,只要他敢出来征粮,必然遭到游击队和爱国志士的痛击。况且日本军队还有一个大包袱,比自己还多一倍的伪军,不仅要给他们枪炮,还要给他们粮食,这大大加大了日本军队的负担。

大生产运动

相比于日本侵略者,八路军早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生活,吃小米杂粮,吃野菜,自己开垦荒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主席几乎顿顿吃野菜,毛主席最爱吃的野菜是半枝莲,朱德总司令最爱吃的野菜是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草,朱德总司令还对底下的战士说:同志们!野菜也是宝,有了它就饿不死人!我号召大家都上山去挖野菜。在日本侵略者的封锁下,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战时拿枪,闲时拿锄。南泥湾就是一个最好的典型,年开荒1.2万亩,年开荒10万亩,年底开荒26万亩,产粮石,猪头,牛0头,羊00只,鸡鸭等家禽10万只,基本上实现了粮食的供应。这个就是朱德总司令一直强调的军垦屯田。如果非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资料。

反观日本侵略者,粮食无法自给,国内粮价飞涨,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从国内调农民组成开垦团,到东北搞农业生产,支持军队的战争用粮。但是日本开拓团才到中国1年多,日本就撑不下去投降了。

毛主席

最后是运输,日本侵略中国,包括军需装备都是轮船运到中国来,粮食蔬菜肉类都是从国内海运来的,到了中国境内再靠汽车和火车运输,甚至包括日本兵的运输也是靠火车和汽车。这样就导致了日本侵略者非常依赖交通线,汽车运输物资也只敢走大路,到了小路就会被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埋伏打击,到了后期日本非常缺石油,汽车油料不足,就算上了路,路上也被我军民挖了各种各样的坑,设置各种路障,导致无法行驶。如果日本兵放弃汽车,步行运输或者作战的话,又跑不过我军的穿插迂回,常常苦不堪言,只能龟缩在大城市或者县城里,平常的行动也只敢沿交通线进行。到了后期,我军发动百团大战,破袭日军交通线,短期内使日军处于瘫痪状态。

战马冲锋

对比一下我军的运输主要是靠马匹、小推车、步行进行的,马匹运输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无视地形,走各种崎岖的小路,也可以大路上奔走,小推车虽然运量有限,但是广大人民是我军的后盾,自发组织各种运粮队,运送枪支、子弹、粮食、药品、伤员,使我军的物资补充源源不断,步行运输也使得我军可以轻装上阵急行军、穿插迂回,作战更加灵活。虽然各项条件都比不上日军,但是我军民发挥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把不利条件转化成有利条件,为赢得最后的胜利不断努力着。毛主席写出了《论持久战》,朱德总司令也常常鼓励广大战士,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4万万人民的。

还有关于兵员的对比,下次专门做一期讲述。

小客说史,叹为观止。缅怀过去,铭记历史。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