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说治病养生都离不开阴阳善生活养有道 [复制链接]

1#

我们都知道,阴阳是生命的根本。我们谈健康,谈生命,谈养生,谈治病,都离不开阴阳。为什么这样说呢?《内经》明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也”。离开了阴阳,就没有生命。

一、阳的来源

生命是一团阳气。这团阳气旺盛,生命力就旺盛;这团阳气虚弱,生命力就虚弱;这团阳气消失,生命也就结束了。养生,其实养的就是这团阳气。

那么,我们的生命阳气从何而来?

一则,后天之阳的来源

我们要饮食,其实就是养后天之阳。我们都知道,太阳是生命的源头,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更离不开太阳。太阳光里既有热量,又有光明。热量给了机体以合适的温度,可以保证生命的正常气化功能;而光明则让心主神的功能发挥作用,从而产生聪明与智慧。因此说,太阳是保证我们身心健康的源泉。凡是寒冷的或气化不利的,需要得到太阳的热量;而有抑郁的,则需要太阳的光明。

那么,太阳是如何温养我们的生命呢?答案是通过饮食。

人人都要吃饭。因为五谷瓜果肉食都禀太阳的阳气而成,其中蕴藏有太阳阳气的生长化收藏信息。我们吃了饭,我们就得了太阳的能量,这个能量通过肠胃来获得。

二则,先天之阳的来源

我们的先天那息真阳又是从何而得的呢?我的理解是,源于天地的纯阴和纯阳。

乾为纯阳,坤为纯阴。乾坤交媾,天地阴阳相合,化而为人。人得天阳地阴之精华,化为先天之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这个所形成的卦象,就是坎。坎卦是两阴含一阳,水中藏有一点真阳。这点真阳就是我们的先天之精。也就是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我们的生命源于天地。

虽然说父精母血是我们的先天之精,但从根本上来说,乾天坤地才是我们的父母。从先天上来说,我们是天地所生;从后天来说,我们也离不开天地阴阳的濡养。

总之,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都受着天地阴阳的影响,我们要健康,就要顺应天地,顺之则生,逆之则病。

二、阳化气与阴成形

一则,如何看待阴阳的特性?

阳,具备动和变的特性,凡是表现在气化运动的功能方面而肉眼不见其形质者,或者物质的弥散状态,属于阳(化气)的特性;

阴,具有主静、凝聚有形的特性,凡相对静止,不见其运动变化,只见其形质者,为阴之属性。凡是可见其形质,即物质的凝聚状态,而在气化运动方面不显者,则属于阴(成形)的特性。

二则,如何理解阳化气与阴成形?

凡形质上偏少偏衰,气化功能上旺盛者,即阳化气为主的表现;

凡形质上较多较盛,气化功能表现较弱者,即阴成形的变化。

三则,阳化气、阴成形与病理反应

凡人体有形物质病理性增多的病理产物,均可以看作阴气亢盛的“阴成形”所致,而其病理实质便是属阴无疑。比如,病理的瘀血、痰饮和结石,均不出“阴成形”之实质。

瘀血——气为阳,血为阴,瘀血属于阴。

痰饮——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水为阴,火为阳,痰饮也是阴性。《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痰饮的方药均为温阳利水之品。

结石——以牛黄为例,其为牛的胆结石。其性寒其味苦。推而广之,凡是结石,其属性皆为阴。阴则成形,化为结石。

四则,阳化气与阴成形相互影响

作为人,都有形体,有气化。形体源于阴成形,而气化源于阳化气。阳化气与阴成形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阳化气”过盛则可致“阴成形”不足,是将有形化为无形;“阳化气”不足则易致“阴成形”过盛,是将无形积为有形。

五则,阳化气与阴成形平衡的标准

人的健康离不开阳化气与阴成形。那么,二者之间应该保持如何的平衡呢?或者说,如何判断一个人阳化气与阴成形是否失去平衡了呢?

我的观点是,不妨参考现代医学的体重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医生和健康专家在判断一个人是否低于或超过健康体重范围时,常会参考BMI的数值。

BMI=体重㎏÷身高m。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低于18.5为过瘦;高于23.9为过胖。专家指出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我借用体重指数来观察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平衡程度。体重指数居于18.5-23.9之间,证明阳化气与阴成形保持平衡;若低于18.5,则为阳化气过度,阴成形不足;若高于23.9,则为阳化气不足,而阴成形过度。

三、阳化气与阴成形判断肿瘤

阳化气与阴成形完全可以分析肿瘤的成因,并可指导肿瘤的治疗。

一则,肿瘤的发生

“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体系适用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肿瘤的病理产物不外痰、瘀、毒,且大多数为实体瘤,均可归属于“阴成形”的本质;

肿瘤的无限增殖和易于侵袭与转移的特性符合“阳化气”的实质。

“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依据邪气侵袭的特性,阴邪所生的病理产物停聚的部位往往是机体阳气最为虚弱之处。“阳化气”不足时,失去了阳的温煦推动作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气血津液失其正常的输布聚散之能,从有益的阴精凝敛成形转化为有害的有形阴邪,最终发展成为癥瘕积聚。

二则,肿瘤的发展

肿瘤形成原发灶后会不断地增殖分化。现代医学认为,瘤体的增长需依赖营养物质的供给,在原发病灶内形成毛细血管,依靠机体组织不断摄取养分,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从中医来分析,肿瘤自身就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有阴也有阳。因为有阴,所以成形;因为有阳,所以发展。

阳主化生、阴主生长,机体的正常生长是依靠“阳化气”的推动和“阴成形”的积累,而始动因素则归于“阳气”。

肿瘤的“阴成形”源于人体的阳气不足,气化不利。那么,肿瘤的“阳化气”又源于何处呢?

瘤体积聚日久,阴邪凝敛,郁而化火。这个火,对于机体而言,为病理之火;对于瘤体而言,则为生理之火。这个火是阳气化的基础,有了这个火,肿瘤就能不断生长发展。

瘤体的生长便依靠此病理之“火”的推动,在阳气作用下剥夺机体营养,使无形精微物质凝聚为有形成分,不断充养瘤体,促进其生长。

“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万物负阴而抱阳”,肿瘤有形虽为阴邪,其内必定有“阳气”的存在。正如《类经》所云:“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肿瘤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有了阴,有了阳,就能生长发展。

肿瘤原发病灶的不断增长是因瘤体之“阳”的作用,整个瘤体的特性可认为是“体阴而用阳”。而且,新生的肿瘤病灶多处于高代谢的状态,其内部往往表现出“阳热”之象。

可以说,肿瘤自身有阳化气,有阴成形,两者处于病态的“阴阳和合、阳生阴长”的状态。这导致了肿瘤不断生长壮大。

三则,肿瘤的转移

随着肿瘤病程的发展,原发病灶的瘤体不断发展壮大,其内蕴之阳也逐渐亢盛,当瘤体“阳化气”太过则弥散气化亢盛,表现为局部阳有余,邪气亢盛。此时人体正气亏虚,不能固摄邪气,这就导致了肿瘤的转移。

肿瘤的转移分为两步:第一步,先阳躁而后阴静,瘤体先突破机体阳气的防御;在机体正气虚损之处停留结聚,阴成形,化成新的肿瘤。这两步相辅相成,于机体阳虚之处逐渐凝聚成形,形成转移灶。

转移灶的肿瘤也是一个生命体,也有阳化气和阴成形,所以,也会逐渐发展壮大。人体正气越弱,新的肿瘤发展地越快。

可以说,肿瘤的转移可认为是瘤体之阳“化气”亢盛,阳性主动,易于流散,阴随其阳而后行,于他处形成转移灶。肿瘤转移灶即是阴成形。

四则,肿瘤的治疗

其一,肿瘤早期的治疗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肿瘤的发生源于人体的阳化气不足,导致阴寒积聚,滞而为瘤。在此阶段应扶助阳气,使阴液运行,无以成形,即扶阳宜消阴。

其二,肿瘤中期的治疗

肿瘤发展壮大,源于自身既有阳化气,也有阴成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人体的阳化气功能,调动机体阳气,使其布散周身,使阴无所遁形,有助于消除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另一方面,我们要消除肿瘤的阳热之气,临床我们常用蛇舌草、白英、藤梨根、半枝莲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肿瘤,且有良好的抗癌疗效,为什么?

肿瘤是一个“体阴而用阳”的活的生命体,这些清热解毒中药可以缓解其阳化气之性,从而减小其活性;肿瘤要转移,需要阳化气旺盛,这些清热解毒中药能去除肿瘤的阳气,从而避免其转移。

四、我学习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收获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经典理论,因为这些理论非常高明,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事实证明,《内经》的理论非常高明,不但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还能治疗非典、新冠肺炎这些急性传染病。中医之所以能治病,因为中医的理念高明。关于此点,读者可参考《为什么现代医学无法快速治愈新冠肺炎?》一文。

在我学习了“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之后,我深刻地体会,这条理论的临证价值巨大。“阳化气,阴成形”高度概括了阴阳的功能状态特征,当机体患病时,均可认为是“阳化气,阴成形”的失调。

一则,所有成形之病,皆当从阳不化气考虑;二则,所有功能过度亢进的病,皆当从阴不成形考虑;三则,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阳气”的盛衰决定了病情的转归;四则,扶阳化气以抑制“阴成形”。

关于“阳化气,阴成形”,读者亦可参考我在《选择中医》一书中关于“阳化气”的论述。(董洪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