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快速查有没有肿瘤中医药如何预防肿瘤 [复制链接]

1#

海口

谢小姐

大夫,我妈妈60岁了,可能最近比较劳累的原因,经常咳嗽,胃口也不好,体重也有下降,去医院做体检时候,医生建议做相关抗原指标检查,还有胃、肠镜、B超、胸片检查,医生说要排除是否有肿瘤的可能,但这些检查比较复杂且昂贵,有的很辛苦,有的还要反复查。有没有一个既简单又便宜的方法可以快速排查呢?中医药可以如何防治肿瘤?

解答:

所有医学都是不断发展的。目前检验医学上还没有一个单一的检查方法可以快速、简单、而且经济的检测肿瘤。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就是病理检查,影像学和血液学指标是参考指标。肿瘤的诊断要非常慎重,因为它的诊治跟其他疾病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对病人还是家属的影响将是终身。科学家和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有特异性的、能够快速排除肿瘤的方法,但总体上目前还是不够理想。

肿瘤在复制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分泌很多物质,肿瘤指标(相关抗原)就是通过检测血液学中的异常蛋白、抗原来评价肿瘤的可能,但由于这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手段,而且肿瘤的复制、生长、转移比较复杂,目前肿瘤指标的特异性还是不高,还不能单纯凭肿瘤指标来明确诊断是不是肿瘤。但是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就要仔细排除肿瘤的可能,尤其是高危人群;如果是治疗后出现异常,就要警惕复发转移的可能。

彩超、CT、MR、PET/CT等医技检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脏器的检查,这些检查能显示肿瘤的解剖部位、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和其增强扫描后的强化特征,对肿瘤作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能与周围组织密度进行对比,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周围的重要结构有无侵犯,以及恶性肿瘤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对肿瘤作出较准确的分期,因此特别适用于体内深部器官如:脑、肺、纵膈、肝脏、胰脏、肾脏、腹膜后和盆腔肿瘤等的检查。

在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访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制定放射治疗的靶区以及各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但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用途,合理选择可以为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并避免重复和浪费。

鉴于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建议每半年或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其中就包括最常见肿瘤指标(特异性相对较高的)。如果出现临床症状,就要先从影像学、血液学指标入手,逐步排查,最后到病理的明确,才能算是正规的诊治过程。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扶正和祛邪,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配合。在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时,中医药可减轻病人的不适,预防疾病向恶性肿瘤发展;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期间,中医药可以减轻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耐受性,抗肿瘤复发转移,促进病人早日恢复;晚期姑息治疗阶段,中医药扶正抗癌,提高生存质量,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如我国是肝癌大国,全球50%的肝癌发生在我国,大部分肝癌的演变发展规律:乙型、丙型肝炎感染、酗酒——肝硬化——肝癌。对于乙型肝炎感染者,有的病人没有什么症状,有的人则常用胁痛、口苦、口淡、消化不良、心情急躁、容易上火等症状,治疗上除了积极抗病毒、护肝、按时作息之外,加用中医药治疗,则可以很好的消除这些不适症状,将肝癌的发病几率降到最低。中医一般认为病人多表现为湿热之邪内蕴脏腑,导致肝火旺,脾气虚,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肝胆湿热、肝盛脾虚、瘀毒内结等,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常常用柴胡、白芍、枳壳、栀子、厚朴、*参、茯苓、郁金、香附、甘草、夏枯草、蛇舌草、半枝莲、茵陈、虎仗等等来组方治疗,取得不错效果。研究发现这些中医药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护肝、抗癌的作用。

再如胃癌仍是我国农村地区发病率和死亡最高的肿瘤,其发展常常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的规律。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脾胃居于中焦,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中焦气机升降得当,则人体消化吸收才正常。如果脾胃功能受损,病邪内侵,则滋生病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时候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癌变。

如果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的,中医认为此是胃寒,则需要给予温补中焦、健脾养胃;如果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嘈杂易饥、便秘等,中医认为这是胃火,则给予滋胃阴、降胃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如果表现为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为肝气犯胃,则需疏肝健脾。

目前出现这些症状,谢妈妈属于高危人群,但不能仅仅通过这些症状就判断是肿瘤。目前最有可能是肺部或消化道的肿瘤,所以医生建议需要进一步排除,这样早期诊治,预后才较好。如果有需要,可以进一步到广州中医院门诊咨询专业的医生,为你制定更加适合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END

专家简介

林丽珠,广州中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长期致力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简介

陈壮忠,主治医师,师从林丽珠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擅长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常见肿瘤及疑难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防治,重视肿瘤患者及家属的调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