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中轴骨骼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变特点是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的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受累关节的强直。病人早期多有腰骶部酸痛、僵硬;晚期引起脊柱强直、畸形,X线检查呈“竹节样变”,髋关节破坏、强直。该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尚无特效制剂,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据其脊柱强直、驼背畸形,以及关节肿大、变形僵硬强直、骨质受损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驼背”、“背偻”、“伛偻”、“大偻”、“僵人”、“骨痹”、“肾痹”、“龟背”、“历节风”、“竹节风”、“痹”、“顽痹”、“腰腿痛”、“痰痹”、“痿痹”、“痹证”等范畴。如《灵枢.寒热篇》:“骨痹,举节不用而痛”。
《素问.痹论》:“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现代医学多认为其病因与HLA-B27基因位点的异常密切相关,亦即与遗传有关;其分型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结构性、坐骨神经痛性和代偿性脊柱侧弯。中医学者多认为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虚督空、筋脉失养,加之感受外邪而发病。亦有医家认为,其病情发展机理为虚、邪、痰、瘀、寒、热相互搏结,邪正交争,虚因邪生,虚实痰瘀并见,相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共性),但反映到每一位AS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居住环境、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及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有特点(个性),因此临床治疗时既要针对每病人的特点进行辩证论治,又要针对AS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疾病发展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分期制宜。
一般根据AS的病程及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发展趋势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我们认为根据临床实际把AS分为早期、活动期、缓解期三期,更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候。
[肾督亏虚、寒湿痹阻证](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症见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
[治则]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川续断、巴戟天、仙灵脾、杜仲、蜈蚣、青风藤、伸筋草、穿山龙。
[肝肾阴虚、湿热痹阻证](多见于活动期):症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方药]:知母、黄柏、怀牛膝、萆薢、木瓜、秦艽、土茯苓、忍冬藤、苦参、青风藤、穿山龙、半枝莲。
[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多见于缓解期)]:证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赢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
[治则]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白芍、青风藤、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蜈蚣、僵蚕、穿山甲。
在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强调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组具有固定的配伍关系疗效显著的对药(药对),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组药对。
青风藤与穿山龙:青风藤,辛苦温,入肝、脾,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兼能行痰;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止咳、凉血消痈的作用。两药配伍辛开苦泄温通相须为用,共同起到祛风除湿,化痰祛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热痹阻经络引起的腰背肢节疼痛,特别是对缓解晨僵有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青风藤碱具有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释放组织胺、抑制组织胺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及吗啡样镇痛作用有关,与抗组织胺药合用不仅可增强镇痛作用,并能减轻其副作用。
由于青风藤具有促进组织胺释放的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初期常出现皮肤发痒,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头晕,恶心等副作用。穿山龙主要成分为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与青风藤配伍不仅能增强青风藤的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而且还能减轻其副作用。
土茯苓配土贝母: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土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散结。
二者配伍功擅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是治疗风湿热痹的要药良对,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活动期,外周关节红肿热痛,曲伸不利,风湿指标升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对于降低风湿指标,缓解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良效。
狗脊与杜仲: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别录》谓:“坚脊、利俛仰、女子伤中、关节重。”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说明本药不仅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二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功,因“督为肾之外垣”(《本草逢原》),肾气内充,则外垣得固,故二药配伍还有补肾益督之功用。且因二药性质平和,随证配伍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各期。
山萸肉与白芍:山萸肉,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者配伍,山萸肉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相须为用,标本兼治,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腰背强痛不可多得的良药效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总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二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附:
1.阴虚型:
治宜滋肾阴凉血活血祛风止痛。
方选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用生地、白芍,麦冬、甘草、知母、蜂房、丹参、木瓜、独活、桑寄生、乳香、没药等。可酌加细辛,但量应少。
2.虚寒型:
治宜温阳为主,佐以祛风、活血、止痛。
方选乌头桂枝汤加味。药用制川乌、草乌(先煎,剂量各在9g以下)、炙甘草、熟地、当归、川芎、桑寄生、细辛、乳香、没药、干姜、桂枝、独活。
3.瘀血型:
治宜活血祛瘀,佐以止痛祛风温经活络。
方选活络效灵丹加味。药用赤芍、丹参、王不留行、桂枝、地龙、土鳖虫、全蝎、蜂房、当归、乳香,没药、徐长卿、虎杖、玄参。
4.湿热型:
治宜健脾清热利湿祛风止痛。
方选四妙丸加味。药用黄柏、苍术、牛膝、秦艽、防己、徐长卿、鸡血藤、白附子、薏苡仁、川断、独活、桑寄生、姜黄。
上述辨证治疗有效率可达90%,但可复发。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肓药学专业毕业,现中医药研究员,高级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