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壮族森林水源那水稻人类森 [复制链接]

1#
广南县拖思旧寨壮族祭竜竜洞

壮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云南省内的壮族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该地区的壮族先民早就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他们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对水的需求量很大,而森林对涵养水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护水源是壮族人民爱护森林和保护森林的重要动力之一。即使是对害虫也会选择送虫仪式而不是直接消灭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又维持了生态的稳定。壮族传统医药中对药用类植物的认识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发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涵,对云南各民族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稻作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壮族人民在长期稻作生产过程中,形成了“那文化”,其精髓是“森林—水源—‘那’—水稻—人类—森林”守恒法则,为了确保水稻的丰收,维系生存,壮族人民十分重视保护森林,衍生出了“三月三”祭竜(音long)节。

“三月三”祭竜节是壮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竜”指的是森林,起源于壮族原始宗教信仰中万物有灵的思想。早在很久以前,壮族先民已经注意到保护森林对保护水源的重要作用,因此壮族人民所居住的村寨都有竜树加以祭祀。而竜树的选择一般是森林里面比较强壮的树木,他们认为竜树是这座山的“母亲”,通过祭祀竜树来保护整座山的树木,有的寨子竜树和竜洞常常在一起。壮族人民认为竜树是可以保护竜洞的,村寨里的村民在竜洞取水时,也会先祭拜竜树,在竜树下烧香,即使竜树干枯了、倒了,村民们也不会捡回去当柴火,他们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虽然祭竜节一般人们认为是农历三月初三,但是每年祭竜节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农历三月十五后大家会选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村寨众人在每年的祭竜节之前都要选择适合条件的人当祭司。祭司负责主持祭竜节中的祭祀仪式,一位主祭司,两位副祭司。祭竜节对负责祭祀的人要求较高,选择出生时间在中午十二点之前或凌晨三点与六点之间的人。随后每个人要将手指放在打好的蛋清中,如果谁的手上沾上了蛋清,就说明他得到了竜神的青睐。被选中以后,祭竜节当天出发之前,需要在家净身、换新衣服。这些复杂的准备仪式恰好说明了壮族人民对竜树和大自然的敬畏。并且只要跪拜了竜树的人,不允许砍竜山的树,不然就会受到竜神的惩罚,因此当地山上树木都长得十分茂盛。

祭竜用的五色糯米饭均用植物染成,有一定的药用功能。黑色用枫香树叶汁(野生乔木),黄色用黄饭花,红色用蓝汗草(草本自种),绿色用生姜叶汁。这种取之大自然、用之大自然的做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一般村寨全体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由每家每户共同出资购买猪、鸡等,用作祭祀的祭品,猪代表龙,鸡代表凤。猪、鸡的体型、重量、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猪必须是纯黑色,不能掺有一丝杂毛,鸡要选择漂漂亮亮、非常雄壮的大红公鸡。重量上要求猪必须是二百斤以上,鸡三斤以上。在这样的前提下,猪和鸡才被允许作为祭品。祭竜节每年的地点都是固定的,在村寨中最大的一棵树下面进行,树的周边不允许砍伐树木,如果有家畜过来寻食,也必须当场吃完,不可以带回家中,否则家畜会生病。在祭祀完毕后,人们会用鸡的头盖骨去预测灾害,如果鸡的头盖骨光滑白净,预示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不会有灾害发生;如果鸡的头盖骨有黑色斑点、看起来脏,则预示新的一年会有灾害的发生。

壮族人民倡导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在这种朴素的自然崇拜的思想观念下,人们崇拜森林、保护森林。通过祭祀活动等,约束大家随意砍伐树林的行为。只有保护森林,才能涵养充足的水源,有了水源才能种植稻谷,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祭竜节形成和维系。

送虫王活动与生态平衡

在过去,农业技术尚不成熟的时候,庄稼遇到虫害,人们往往不会采取灭绝害虫的方式,而是会选择独有的送庄稼害虫仪式。壮族群众认为人有统治者进行管理,害虫也有虫王进行管理,因此祭祀管理害虫的虫王,可以让它召回那些祸害庄稼的害虫。祭祀的时候,全村人都会去田间捉一些害虫,装到船上,然后找一个有水流的地方,将装有害虫的船顺水流送走。壮族人民认为人和自然是共同体,只有保护了自然环境人才能生存下去。年,夹寒箐虫子泛滥成灾,当地政府部门喷洒了大量的农药来消灭害虫,但是当时一些年长的壮族村民依然认为用农药消灭虫子是不行的,便举行了一次送虫仪式。这样利用祭祀的方式送走害虫,虽然多是人们的心理作用,但是这样的方法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壮医药中的生物保护

文山地区一年四季气候炎热,湿润多雨,一直都是动植物的天堂和天然基因库,但是适宜的气候也为各种病媒虫害提供了生存条件。壮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医药体系,即壮医壮药,壮语称“掌雅”。壮医常用的药物都生长在壮乡村落的四周山林及田园,可分为解毒类、通调气道类、通调谷道类、通调水道类、止血类、通调龙路火路类、补虚类等。解毒类有路边菊、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穿心蓬等;通调气道类有磨盘草、石斛、百部、天南星、枇杷叶、鱼腥草等;止血类有艾叶、白芨、三七等;补虚类有黑芝麻、莲子、何首乌、百合、山药等。在平时生活中,人们也会在庭院周边种植一些草药,以备不时之需,如文山市德厚镇的一个名为大奄的壮族村内,大多数的人家都在院内宅旁种植一些药草。这个村的村民,甚至儿童都能识别一些药用植物。

文山州因地处边境,开发较晚,人迹罕至,因此虫蛇等毒物遍布,但是树木多高大,导致水汽不易蒸发,毒气无法消散,便会形成瘴气,一些壮族居住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瘴气也威胁人们的健康,富宁县的“妈妈酒”就是将传统的草药加入到酒曲中,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瘴气。“妈妈酒”的制作方法一般都是由壮族妇女传授给女儿,因此称之为“妈妈酒”。采药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时候气候适宜,草药的长势最好,其次六这个数字有吉祥的意思,有六六大顺的寓意。一般选用三十六味中草药,其次三十六是十二的倍数,壮族认为十二有轮回的意义,因此选择三十六味草药不仅是药效的需要,也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民间文化。

壮族人民因地制宜使用传统医药,对本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本地区传统医药的保护和发展。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高燕整理

终审:杨燕明

责编:庞玉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