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证候群。
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四期:
肾贮备功能下降,病人无症状;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
尿毒症阶段,有尿毒症症状。
治疗宜利水消肿,健脾补肾。
目录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
四、肾功能不全
五、出现尿毒症状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1.通腑泄热灌肠液
来源:《中医杂志》(,10:)。
主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统计: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效率为87.8%。
组成:玄参30g,麦冬30g,鲜生地60~g,鲜茅根~g,大黄15~30g(后下),元明粉12~15g(冲),车前子(包)30g,通草9g,知母12g,黄柏12g。
用法:
腹泻加枳实、厚朴;
血尿加藕节、小蓟;
尿膜(尿排出膜样组织)加篇蓄、瞿麦;
血瘀加桃仁、丹皮;
气壅加葶苈子、桑白皮;
抽搐加羚羊角粉、钩藤;
气虚加人参;
神昏加安宫牛黄丸。
轻者每次1剂,重者每次2剂。水煎至ml,保留灌肠,每日2~4次,直至多尿期为止。
2.导泻汤
来源:《陕西中医》(,6:)。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
统计:病人年龄16-63岁,共30例,经导泻后,小便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他症状亦逐步缓解。
组成:大黄,槐花,桂枝各30g。
用法:以水煎取ml,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保留时间为15~20分钟。
治疗期间不用西药利尿剂,其他对症疗法仍继续使用。
二、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
1.扶肾汤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4:)。
主治: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
统计:病人年龄63-75岁,共42例,明显改善19例,略有改善13例,无效9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76%。
组成:制附子g,黄芪50g,*参30g,丹参,川芎各25g,桂枝15g,益母草50g,公英,地丁,茅根各30g,大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
1.肾衰汤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4:13)。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统计:年龄28-60岁,30例病人,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
组成:黄芪15g,附片6g,法夏10g,陈皮5g,茯苓10g,益母草15g,枳实10g,半边莲15g,生大黄10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
水肿者加泽泻、车前子;
肝肾阴虚,肝阳
上亢眩晕者加怀牛膝、杜仲、石决明;
咽痛甚者加连翘、玄参;
皮肤瘙痒者加蝉衣;
舌苔黄,口干苦、湿浊化热者加川黄连,暂去附片。
2.大黄丹附汤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6:6)。
主治:慢性肾衰。
统计:病人67例,显效31例,好转18例,无效15例。
组成:大黄50g,丹参30g,附片20g,益母草20g,蒲公英20g,牡蛎30g。
用法:浓煎取汁ml,每次ml高位保留灌肠,上、下午各1次,并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利尿、降血压、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和预防继发感染。
3.大黄泻毒汤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6:21)。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统计:病人年龄18-64岁,共52例,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
组成:生大黄30g,桂枝20g,炙附子15g,半枝莲30g,煅牡蛎30g,玄明粉15g。
用法:每剂煎2次,取汁ml,每日1次灌肠,保留1小时,20天为1疗程。
4.肾劳汤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3:8)。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统计:年龄16-68岁,共41例,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7例。
组成:二丑,生大黄各15~20g,黄芪15g,车前子20g,
首乌,半枝莲各15g,鱼腥草20g,益母草30g,鸡内金12g。
用法:
舌红苔黄、脉数者加竹叶、黄柏;
舌淡、苔白、脉细者加白蔻仁、姜半夏、陈皮;
眩晕目胀者加石决明、钩藤;
腰痛加菟丝子、枣皮;
心悸、气短、自汗者合生脉散。
每日1剂,水煎服,尿毒症期,在内服肾劳汤的同时,以肾劳汤浓煎取汁ml,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
5.加味温胆汤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9:5)。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组成: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苍白术各10g,茯苓12g,生姜5片,焦楂曲各15g,制大黄6~15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以1周为1疗程,最长治疗4个疗程。
四、肾功能不全
1.肾衰宁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
主治: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组成:太子参g,黄连g,半夏(制)g,陈皮g,茯苓g,大黄g,丹参g,牛膝g,红花g,甘草g。
用法:制成胶囊剂。口服,每次4~6粒,1日3~4次,45天为1疗程,小儿酌减。
2.益气补肾冲剂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6:)。
主治:慢性肾功能不全。
统计:病人平均年龄40.8岁,30例,有效率53.3%。
组成:黄芪,枸杞,*参,白术,茯苓,丹参,益母草,干地黄,五味子,大黄。
用法:上药按比例制成冲剂,每日服20g,含原生药g,分2次冲服。3个月为1疗程(短期)。
3.复肾散
来源:《千家妙方》引任继学方。
功用:补阴培阳。
主治:肾功能不全(阴阳俱虚)。浮肿尿少,腹胀,恶心呕吐,纳呆,呼吸气短,不能平卧,口干不欲饮,腰酸膝冷,四肢欠温,颜面青白,口唇淡,舌体肥大,质嫩红,少苔,脉沉弦而数,证属阴阳两虚者。
组成:广狗肾2具,海马50克,鹿肾1对,土茯苓克,淡菜克,鹿角菜50克,鲍鱼50克,头发菜50克,砂仁50克,杜仲炭50克,杞果克,冬虫草酒,生地各5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0克,以淡盐汤送下,一日三次。
五、出现尿毒症状
1.宁元散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解毒强心,利尿安神,活血祛瘀。
主治:元气虚衰,倦怠纳呆,头痛恶心,小便短少,心悸气短,出现尿毒症状或心绞痛、心肌梗死均可服用。
组成:西洋参10克,川三七10克,鸡内金10克,琥珀10克,珍珠粉10克,麝香0.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调匀,每次2克,1日2~3次。
加减:
若肾阳虚,四肢不温,加肉桂2克(研末调匀);
若神清惊悸,加珍珠粉2克;
若神志错迷,热痰壅盛,加牛黄1克;
若惊悸抽搐,加羚羊角粉2克;
若惊悸发热,加熊胆1克;
若神错谵语,配服安宫牛黄丸1粒;
若烦躁不眠,风痰壅盛,配服至宝丹5丸(如梧桐子大);
若痰壅气闭,不省人事,配服苏合香丸1粒。
2.益气保元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益气保元,化瘀泄浊。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组成:紫河车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陈皮6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菟丝子15克,巴戟天10克,淫羊藿10克。
化瘀泄浊丸:蜈蚣(去头足)30条,水蛭30克,土鳖30克,丹参90克,大黄90克,水泛为丸,梧桐子大。
用法:
汤剂每日1剂,浓煎2次,共取汁毫升,分2次温服,3个月为1疗程。
丸药日服2次,每次6克,15天为1疗程。间隔3~5天再行第2疗程。
加减:若偏于阴虚去巴戟、淫羊藿,加生地、首乌、白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