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外科学瘤岩概论笔记
TUhjnbcbe - 2021/3/16 14:53:00
北京皮肤病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jc/140107/4323035.html

点击上方“蓝字”
  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瘤的名目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癥瘕范畴。生于体表的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古代“癌”“岩”“嵒”“巖”等字义相同且通用。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于治愈,预后不良,故有绝症之称。


  病因病机


  瘤、岩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所伤。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而导致瘤、岩的发生。瘤主要是邪气偏盛,岩主要是正气不足,即机体抗病力减低。加之邪毒侵袭,日积月累,导致瘤、岩的形成。


  辨证论治和常用药物


  1.气郁痰凝证


  局部肿块硬韧,尚可活动,患部皮色不变,无痛。伴有胸闷、胁胀、纳差、精神抑郁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腻,脉细弦。治宜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方用开郁散、通气散坚丸加减。常用药物有陈皮、青皮、香附、枳壳、枳实、柴胡、橘核、郁金、厚朴、川贝母、浙贝母、法半夏、僵蚕、白芥子、胆南星、夏枯草等。


  2.寒痰凝聚证


  局部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有弹性,肿块活动度较差,患部皮肤色白,无痛,肤温不髙。伴周身倦怠、胸闷不舒、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而滑。治宜温经散寒,化痰散结。方用阳和汤、万灵丹加减。常用药物有鹿角胶、熟地黄、麻黄、白芥子、细辛、肉桂、乌药、全蝎、浙贝母、法半夏、乳香、没药、橘核、香附等。


  3.毒热蕴结证


  肿块增大,压痛,患处皮肤色红,肤温较高,或肿块溃烂,状如翻花,时流血水,痛如火燎,分泌物有恶臭味。伴发热、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或苔黄,脉弦滑或滑数。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用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芦荟丸加减。常用药物有十大功劳、黄柏、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肿节风、黄连、黄芩、夏枯草、鳖甲、七叶一枝花、龙葵、半边莲、川贝母、胆南星、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4.气血瘀滞证


  肿块坚硬,表面高低不平,推之不动,自觉疼痛或刺痛及胀痛,局部青筋显露。伴胁胀不适、易烦躁。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或涩。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用活血散瘀汤或散肿溃坚汤加减。常用药物有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水红花子、五灵脂、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地鳌虫、乳香、没药、苏木、鬼箭羽等。


  5.正虚邪实证


  多见于岩的晚期。肿块增大,增多,有邻近或远处转移,或岩肿溃烂,渗流血水,疮面灰暗,高低不平,易出血,久不收口。伴全身消瘦、发热、面色白、身体倦怠、不思饮食等。舌质淡红,苔薄而微黄或少苔、无苔,脉细数。治宜益气养血,解毒散结。方用保元汤或生脉饮合散肿溃坚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太子参、西洋参、人参、生黄芪、当归、炒白术、茯苓、沙参、麦冬、制首乌、黄精、菟丝子、仙灵脾、白花蛇舌草、肿节风、半枝莲、蒲公英、半边莲等。


  预防与调护


  1.保持心情舒畅,切忌七情过度。


  2.保护与改善环境,有效防止污染,避免接触放射与化学毒性物质。


  3.对于肿块及溃疡等要及时检査,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4.对癌瘤病人重视精神护理,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精神负担。


  5.戒烟限酒,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有益于抗病能力的提高。

往期推荐

绝版资料之中医经方大家谈——郝万山(除夕福利限时免费送粉丝)

元旦福利无套路,郝万山《中医常见内科病的诊断和治疗》全集(珍藏版)

海量中医名家经典讲稿著作全26册,免费领取!

中医临床巨作《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套册免费领取!

中医巨作《明清名医全书大全》全套30册免费领取!

10万+销量,2万+好评,学中医必备《中医笔记图集系列》全10册,绝版书免费领取!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每天整理资料真心不容易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请帮忙点个在看,分享给好友!

请分享爱中医的朋友吧!

我们会持续会大家分享有用的课程和资料,

请继续期待吧!

爱你们的小编!

之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外科学瘤岩概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