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功效,近年医学更证明其具有抗癌和护肝等作用,药用价值极高。
白花蛇舌草的整个生育期为-天,分为出苗期、展叶期、花期和果期。主根明显,侧根茂密,根系发达。果实在花谢后15天左右成熟,结实率约为50%。种子为正光敏性,在20-35C自然变温下发芽率达70%以上。刚采收的种子发芽率较低,储藏13个月后发芽率可达80%左右。多生于旷野、路旁、田边、渠沟等处,喜温暖潮湿,需充足阳光。喜湿怕涝,不耐干旱和积水。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C,不耐严寒,以长江以南地区种植为宜。
一、选地整地
白花蛇舌草应选择地势偏低、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基肥每平方米(1亩)施腐熟农家肥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加磷肥50公斤,将基肥均匀撒入土壤内,浅耕细耙,开沟做畦,畦宽1米,畦沟深25厘米,畦面呈龟背形,以便排灌。
二、播种
1.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白花蛇舌草播种时间可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作商品,秋播既可作商品又可留种,春播在南方水稻栽培地区,以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佳,春播收获后可在原地连播,也可留根发芽栽培。秋播于8月中下旬进行。一亩地需要种子1kg。
2.种子的播种前处理
由于白花蛇舌草种子细小,又包含在果实中,为了提高出苗率,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具体方法为:将白花蛇舌草的果实放在水泥地上,用橡胶或布包的木棒轻轻摩擦,脱去果皮及种子外的蜡质,然后将细小的种子拌细土数倍,便于播种均匀。
3.播种方法
白花蛇舌草播种方法分为条播和撒播二种。条播行距为30cm;撒播将带细土的种子均匀播在畦面上,稍压或用竹扫帚轻拍,在播种后用稻草薄薄盖一层,白天遮荫,晚上揭开,直至出苗后长出4片叶子为止,或播种后采用农家肥薄薄盖在畦面并留有空间,既遮荫,又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出苗,早晚喷浇1次水,保持畦面湿润,但不要积水。秋播畦面要用稻草覆盖,防止曝晒,影响出苗,待苗出4片叶子时,揭去遮盖稻草,秋季如留根繁殖,不需要遮荫,畦沟里应灌满水,以畦面湿润不积水为佳。
三、田间管理
1.间苗及除草
幼苗出土后应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苗高8-10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左右定苗。植株封行之前应勤除杂草,并追浇一次稀薄人畜粪水,植株封行后不再除草,以免损伤植株。
2.排灌
播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但忌畦面积水。雨后有积水要及时排除。高温期间应在沟内灌水,可降温和防止植株被日光灼伤。在植物生长期间,水的管理是关键,既要防旱又要防涝,果期可停止灌溉。
3.追肥
白花蛇舌草生长期较短,需要重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每平方米用人畜粪水公斤,兑5倍水泼浇,中期视长势可不定期追施人畜粪水。白花蛇舌草苗嫩,追肥时要掌握好浓度,以防烧苗。
另外,要在第1次收割后,每平方米应追施两次稀薄人畜粪水或尿素15公斤,待苗高10厘米左右再适量浇施人畜粪水,植株刚开花时长势不好可增施粪肥1次。
四、病虫害防治
白花蛇舌草抗病能力强,病虫害少有发生。防治病害可结合追肥或人工除草进行;而主要害虫为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其中斜纹夜蛾可用诱虫灯诱蛾,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40ml/m2或BT制剂-g/m2防治。
五、留种
白花蛇舌草第1次收获的种子较嫩,出苗率低,一般把第2次收获的成熟果实作为种子。收获时在大田选植株粗壮、分枝多、果实成熟的全草,齐地面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后全草连果实一起保存,待来年播种,一般出苗率在60%以上。
六、采收加工
在长江以南地区一年可收获两次,第一次收获在8月中下旬,果实发黄成熟时,齐地面割取地上部分。第二次收获在11月上旬待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将全草去掉杂质和泥土,摊铺晒干,也可切段晒干,打包后即为商品。以灰棕色,分枝多,叶片线形,蒴果扁球形,气微味淡者为佳。
长按
药材名称:石见穿
别名:紫参、五凤花、小丹参、月下红、乌沙草、墨面风、大发汗、石打穿、石大川、山缝
拿、紫丹花、红根参、半枝莲、田芹菜、活血草
采收加工:开花期采割全草,鲜用或晒干。
药用部位:全草
产地: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
科:唇形科
原植物:华鼠尾草
植物情况:一年生草本
高20-70cm。根多分枝,直根不明显,黄褐色。全株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长柔毛。茎单一或分
枝,直立或基部倾斜,四棱形。
叶对生;下部叶为三出复叶,顶端小叶较大,两侧小叶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上部叶主国单
叶,卵形至披针形,长1.5-8cm,宽0.8-4.5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心形或楔形,边缘具
圆锯或全缘,两面均被有短柔毛毛。
轮伞花序,每轮有花6,组成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腑生,花序长5-24cm;苞片
披针形,长于小花梗;花萼钟状,长4.5-6mm。有11条脉纹,外面脉上和喉部均有长柔毛,
花冠紫色或蓝紫色,冠筒长10mm,冠檐二唇形,上唇倒心形,先端凹,下唇呈3裂,中裂片
倒心形;雄蕊花丝较短,藏于花冠之内。
小坚果椭圆状卵形,褐色,光滑,包被于宿萼之内。花期8-10月。
石见穿药材性状:茎方柱形,长20-70cm,直径1-4mm,单一或分枝;表面灰绿色或暗紫
色,有白色长柔毛,以茎的上部及节处为多;质脆,易折断,折断面椭部白色或褐黄色。叶
多卷曲,破碎,有时复叶脱落,仅见单叶,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叶脉上较明显,轮伞花
序多轮,集成假总状,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多已脱落,宿萼筒外面脉上有毛,筒内喉部有
长柔毛。小坚果椭圆形,褐色。气微,味微苦、涩。
以叶多、色绿、带花者为佳。
石见穿药性:
味辛;苦;性微寒
归肝;脾经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伤肿
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1.《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2.《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
3.《江苏药材志》:治瘰疬。"
①治疗急、慢性肝炎
取紫参2两,或加糯米稻草1两,水煎两次,煎液合并加红糖半两,两次分服(儿童减半)。
治疗例,治愈例,进步33例,无效22例。其中急性例,治愈例,平均治愈日
数36天;慢性36例,治愈24例。
②治疗赤白带下
取石打穿2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7天。治疗多例,有效率8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