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没有发展为癌症之前,也就是癌前病变期,人们的身体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症状和体征,此时如果能够及时干预,可以最大限度预防癌症的发生。
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有的患者没有异常症状,有的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胃脘饱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少数患者还有贫血、舌炎、腹泻等,这些症状也缺乏特异性,只有在做胃镜时才能够诊断。
对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首先不要因为“癌前病变”而过度担心,不能将癌前病变与癌等同起来,因为癌前病变大多数不会演变成癌。但同时也不能放松警惕,比如萎缩性胃炎如果病理结果显示中重度的异型增生(也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就需要马上进行处理了。如果只是轻度的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要做好防护,防止或推迟胃癌发生。
萎缩性胃炎的癌变几率根据国内多年随访资料分析,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是:
5?10年癌变率3%?5%,
10年以上10%,
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
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
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
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癌变率更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手术后萎缩性残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碱性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
如何预防萎缩性胃炎癌变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直接药物预防其癌变,但是祛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纠正其病理状态,起到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
一、内镜下切除高危的癌前病变
内镜下切除较重的癌前病变黏膜是有效的预防胃癌的手段。与传统手术比较,内镜下治疗不仅疗效相当,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相对低廉。因此被推荐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
二、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促发胃癌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的细胞毒性因子会导致胃黏膜发生增生性或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胃癌发病率是非感染的3-6倍,杀灭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癌变。
特别是在胃癌高发区,根除H.p对于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将来的癌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根除H.p对于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的好转有利,可以明显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有可能减少胃癌发生的危险。
三、积极对症治疗定期复查
对于有反酸烧心、食欲不振,疼痛,痞满等症状,要积极对症治疗,予以抑酸剂、粘膜保护剂、抑制胆汁反流,促胃动力药物等,以消除症状为目的,防止病情发展。
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一般建议的复查频度为:
1.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
3.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四、补充硒
硒可清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使细胞老化的自由基,并干扰致癌物代谢,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可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可吃动物肝脏、肾脏、鱼虾及甲壳类海产品、大蒜、芹菜、蘑菇、芝麻等。
五、补充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DNA的合成、修复及稳定密切相关。叶酸缺乏引起肿瘤的原因可能与叶酸能够稳定DNA,防止细胞癌变有关。叶酸能够维持DNA甲基化,如果甲基化水平低,癌基因就容易活化,从而促发癌症的发生。叶酸可抑制癌基因活化而起到防止癌变作用。
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六、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和胃液可共同防止致癌物前体亚硝胺化合物的合成,可吃橘子、橙子、西红柿、菠菜、鲜枣、猕猴桃。
七、中医药辩证施治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患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益气扶正、健脾祛湿、养阴生津等中药,能阻止病情蔓延甚至能够实现病理逆转,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有三棱、莪术、八月札、三七、桃仁、生蒲黄、五灵脂等;
解毒散结中药有石见穿、半枝莲、蜀羊泉、白花蛇舌草、龙葵、黄药子、海藻、昆布、威灵仙、半边莲、石打穿、虎杖、蚤休等;
益气扶正中药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炒山药等;
健脾祛湿中药有苡仁、茯苓、半夏、泽泻等;
养阴生津中药有乌梅、山萸肉、天冬、天花粉、女贞子等。这样对抑制胃的癌前病变,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发生胃癌将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八、饮食调理
所谓病从口入,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所以饮食不调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
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这也是与其它疾病不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进食时做到以下几点,慢性胃炎可以说已治愈了一半。
宜慢: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宜节:饮食应有节律,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
宜洁: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黏膜的侵害。
宜细:尽量做到进食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
宜戒烟酒:长期的尼古丁刺激,可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酒精)浓度越高,损伤越强烈。
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疾病,其癌变的预警和早期发现、诊断与预防,是有效地控制胃癌发病的主要手段和策略,应予以特别重视。
但是,它并不可怕,肠化和异型增生要发展成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约不会超过5%的患者,才会转变为胃癌,5%是统计学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几乎不会发生,这是有统计学依据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只要科学看待它,肠化和异型增生是相对安全的,不必要引起过多的焦虑和担心。
通过积极的正规治疗,很多患者都得到了痊愈,或者至少能维持现状,不再进展。所以信心也是很必要的,不要被网络上的虚假宣传吓坏了,要知道恐慌的心情反而会加重病情进展。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林洪生工作室是林洪生教授领衔的中医肿瘤医疗及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康复,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延续新的生命同时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林洪生工作室林洪生话健康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