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CSCO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中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
文/陈壮忠
名医简介
林丽珠,广州中医院副院长,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最美中医,中国好医生,广东省名中医,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
诊室故事
赖某,女,65岁,住院号3****9,-09-07初诊。
主诉:胃癌术后5年余,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年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症状反复。
年4月腹胀加重,伴反复呕吐,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病理活检示:“(胃窦)部分腺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未排除高分化腺癌”,年8月24日腹部CT示:胃窦部明显变窄,胃窦部小弯侧胃壁不均匀增厚,考虑胃癌可能性大。于年8月31日于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胃中分化腺癌,术后分期:pT4aN1M0IIIA期。术后共行XELOX方案辅助化疗6程,后序贯口服替吉奥(40mgbidd1-d14)单药化疗4程,于年7月16日结束末次化疗。
-9-6患者复查CT提示:胃癌术后改变,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为求进一步中医药治疗来诊。
初诊时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腹胀不适,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恶寒发热,无咳嗽咯痰,纳差,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
诊断:中医诊断:胃癌病脾胃气虚证
西医诊断:胃中分化腺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T4aNxM1IV期)。
辨证属“脾胃气虚证”,治法以健脾和胃,化痰散结为法,具体处方如下:
熟党参15g,茯苓25g,白术15g,枳壳15g,姜厚朴10g,燀桃仁10g,山慈菇15g,半枝莲15g,土鳖虫6g,龙葵草30g,肿节风30g,红豆杉3g,木香10g,麦冬15g(后下),鸡内金10g,甘草6g。七剂,水煎服。同时予口服替吉奥(40mgbidd1-d14)单药化疗。
因患者辅助化疗结束后短时间内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为控制肿瘤病灶,于年9月及10月分别行TP方案化疗2程。但化疗结束后患者疲倦乏力明显,无法耐受进一步化疗,在我院评估后,结合患者意愿,决定采用单纯中医药治疗。因患者素体脾胃虚损,中医治疗始终坚持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10-15复诊:患者精神体力明显改善,胃纳好转,活动后亦少见乏力症状,中医治疗以健脾理气,祛瘀散结为法,处方:燀桃仁10g、土鳖虫6g、山慈菇15g、半枝莲15g、茯苓25g、薏苡仁30g、党参30g、砂仁10g、麦冬15g、法半夏10g、佛手15g、甘草6g。后患者一直门诊中药治疗,坚持每日服用中药,约每2周门诊复诊一次,复查CT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始终保持稳定,未见新发转移病灶。一般情况良好,起居如常人。
至-2-27患者复查CT提示淋巴结转移较前进展,腹腔及腹膜后新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到患者体质仍难以耐受化疗,继续予中医药治疗,并加强中药“抑瘤”。在健脾益气基础上,加强散结消癥,药用如盐蛇干、土鳖、菝葜、白英、红豆杉等解毒抑瘤。
至-5-22复查CT示:1、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改变,腹腔多发结节较前缩小,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部分较前缩小,总体疗效评价:稳定。
赖姨于年9月化疗结束后复查CT已经提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为IV期。因个人体质难以耐受化疗,一直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肿瘤控制良好,随访至年3月(现已73岁),患者生存期已有8年余,生活质量较高。
按: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大国,每年新发生胃癌病例近50万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及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显示,胃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第2位,死亡率为第3位,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占全球胃癌发病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不同于日韩等国,我国的胃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胃癌比例低(仅10%左右)、中晚期病例多见等特点。目前西医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5-FU为基础的化疗等治疗手段为主,总体疗效仍然不满意。
胃癌病机,多因脾胃虚损,运化失常,在此基础上痰气交阻、瘀血热毒搏结而成癌肿。林丽珠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当兼顾“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扶正”以疏肝健脾,顾护胃气为主,调理一身之气机。“祛邪”以化痰祛瘀,解毒消癥为主要治法。中医药应当全程参与胃癌的综合治疗,在围手术期,中医药以扶正为主,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化疗过程中,注重健脾和胃理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纳,增强体质,缓解化疗的毒副反应;对于晚期胃癌患者,中医药“扶正”与“祛邪”治疗能够抑瘤抗癌,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
本例患者胃癌术后出现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为IV期,因患者不能耐受化疗,以单纯中医药治疗为主,达到长期瘤体控制,并改善生存质量。至今患者总生存期已近8年,已经远远超出了晚期胃癌的平均生存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下“带瘤生存”理念,验证了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独特治疗优势。
文陈壮忠编辑
杨婷初审
余玲审核
林丽珠
林丽珠教授
林丽珠,广州中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中医肿瘤学杂志》副主编,世界中联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委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南方中医肿瘤联盟主席等。主持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三部委重大专项等课题40多项。相关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年林丽珠名医团队获“健康传播名医团队金奖”。3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恶性肿瘤的治疗,擅长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