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验案举隅从肝辨证论治复发性恶性黑色素
TUhjnbcbe - 2021/11/11 7:38:00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5727229.html

导读: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起源于痣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恶性黑色素瘤恶化程度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局部放疗等方式,但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仍然加剧了患者的痛苦。近年来,医家开始探索中医药对恶黑的临床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文章将李仝教授从肝经论治复发性恶黑的两则验案进行总结整理,以期对临床治疗恶黑提供借鉴。

欢迎引用本文:

刘雪君,李仝.从肝辨证论治复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验案两则.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40(3):-.

LIUXuejun,LITong.Twocasesofrecurrentmalignantmelanomatreatedfromliverdialectics.Journalof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40(3):-.

从肝辨证论治复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验案两则

刘雪君,李仝

(北京中医院肿瘤血液科,北京)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起源于痣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恶黑是最致命的皮肤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年估计有例被确诊为恶黑,例死亡。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日光照射、痣细胞变异等多个方面。但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的疗效已越来越好,根据美国最新统计,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平均生存期由过去不到6个月,达到现在的5年生存率91%水平。黑色素瘤通常位于皮肤、眼睛的脉络膜、脑膜和肛门边缘。与白种人不同,黄种人黑色素瘤绝大多数来自四肢末端的皮肤,如手、足底、指甲盖下的位置,部分来自于黏膜,像鼻腔、口腔、食道、结直肠、阴道等部位,尤其是阴道和直肠,部分阴道恶黑的患者表现为绝经后出血,极易误诊。西医治疗恶黑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免疫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失去手术时机或发生转移者,可联合使用放疗、化疗、免疫或靶向治疗。医院黑色素瘤内科主任郭军阐述了两项新技术,一是隔离肢体热灌注化疗,二是口服针对KIT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这两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更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李仝教授现任北京中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年,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临床所获颇丰,现将导师治疗恶黑两则验案进行整理,并附以个人心得体会,报告如下。1典型病案1.1病案1患者女性,61岁,退休。年5月22医院行阴道前壁下段肿物切除,肿物大小约2cm×1cm,术后病理:阴道恶黑(医院)。入组医院临床试验:随机分至干扰素组。年12月24日开始PD-1+阿昔替尼治疗。2个月前阴道不规则出血,医院检查,诊为阴道恶黑复发,未予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科门诊。初诊(年3月12日):刻下症见呈轻度焦虑抑郁状态,描述病情时声泪俱下,平素性急、容易生闷气,自觉口干不苦,胃脘部不适,平素不喜饮水,手指颜色发红,皮肤瘙痒,偶有烘热汗出,眠可,夜尿可,全身怕冷严重。妇科B超提示复发后肿物直径约1cm。舌暗红,舌边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恶黑。中医诊断:癥瘕;辨证:湿热内蕴,阳郁不伸,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清热利湿温阳。方以茵陈五苓散合阳和汤加减:茵陈15g,薏苡仁30g,车前子10g,益母草15g,附子(先煎)20g,鹿角胶(烊化)12g,黄芪30g,当归12g,炒白术20g,茯苓15g,柴胡12g,白芍15g,干姜10g,熟地黄15g,炙麻黄6g,黄连6g,肉桂10g,杜仲15g,莪术15g,焦山楂15g,鸡内金15g,山慈菇12g,陈皮12g,白芥子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武火煎煮,水开后转为文火煎煮15~20min,倒出药汁,早晚分服。嘱其避风寒,节饮食,调情志。2诊(年3月26日):烘热汗出较前缓解,手指颜色减轻,服药后肠鸣腹泻,伴见乏力,夜尿可,舌暗红,苔黄,舌下络脉迂曲,脉弦滑。处方:上方去鹿角胶、当归、白芥子、炙麻黄,附子减量为10g,加木香10g,半枝莲15g。14剂,水煎服,煎法及服药注意事项如上。3诊(年4月9日):服药后病情平稳,心情转好,食欲变佳,夜尿可,全身怕冷较前缓解,皮肤偶感发痒,下腹偶觉疼痛,舌质暗淡,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数。处方:上方加炙甘草10g,猫爪草15g。14剂,水煎服,煎法及服药注意事项如上。4诊(年5月17日):服药后病情平稳,偶感气短腰酸,腹部下坠,阴道偶见血丝,舌暗红,苔黄,舌下络脉迂曲,脉弦。处方:上方去熟地黄、附子、杜仲、薏苡仁、焦山楂、鸡内金,改干姜为炮姜,加姜半夏12g,桃仁12g,泽兰15g,升麻10g,续断15g,砂仁10g。14剂,水煎服,煎法及服药注意事项如上。服药后腹胀消失,气短消失,未见阴道出血,复查妇科B超,提示肿物直径小于1cm,后间断门诊复诊,口服中药治疗。按语:患者61岁,仍具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躯体表现:潮热、多汗、夜间盗汗,而且伴有发怒、易烦躁、焦虑,甚或轻微抑郁等情绪障碍。更年期妇女情绪容易波动,多忧思郁怒,忧思伤心,郁怒伤肝,心肝两伤,因肝藏血心主血,血无所主则妄溢,不能藏则横行,则入经络留脏腑,滋生此病。方中柴胡、木香、砂仁、升麻疏肝理气;薏苡仁祛湿清热,和中健脾,脾健则能运化阴阳,阴阳和而气行;茵陈、车前子清利湿热,两药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走,合益母草活血化瘀;黄芪量大为君,取其“气行则血行”之意;鹿角胶合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生新;附子、干姜、肉桂引火归元,合熟地黄、杜仲补益肝肾;炒白术、茯苓、鸡内金、焦山楂健脾祛湿;山慈菇、白芥子、猫爪草清热解毒,散结抗癌。故取得一定疗效。1.2病案2患者女性,61岁,退休。患者年因左足医院行拔甲术,术后局部坏死,行左足拇趾第一趾节截趾术。年发现残端黑斑,年9月发现黑斑增大伴破溃渗血。年12医院行活检术,病理示:恶黑。年1月2日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左足病变,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年1月17日于医院骨科行左足肿物扩切2cm+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年2月11日开始行PD-1免疫治疗。年4月复查未见复发及转移征象。年7月20日复查:腹腔及盆腔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左髂血管旁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年8月5医院行左髂血管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左侧闭孔淋巴结可见肿瘤转移(1/9),转移瘤累及淋巴结被膜外。年9月16日—年10月18日放疗25次,现仍行PD-1治疗,已行13次。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科门诊。初诊(年10月22日):乏力,恶心,厌食油腻,口淡无味,全身畏寒怕冷,左腿发软怕凉尤甚,左侧腹股沟处肿痛,大便可,平素好生气,舌胖大,舌质淡,苔黄燥少津,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数。西医诊断:恶黑。中医诊断:癥瘕;辨证:脾肾阳虚,肝郁气结,治以温肾阳,散郁结。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逍遥散加减。处方:黄芪30g,当归12g,白术15g,茯苓15g,炙枇杷叶15g,麦冬15g,蛇莓20g,太子参12g,川牛膝10g,仙茅10g,杜仲15g,木香6g,柴胡12g,焦山楂15g,鸡内金15g,煅赭石(先煎)15g,姜半夏12g,沙棘6g,砂仁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武火煎煮,水开后转为文火煎煮15~20min,倒出药汁,早晚分服。嘱其避风寒,节饮食,调情志。2诊(年11月15日):近期因劳累而乏力加重,口淡无味较前减轻,怕冷较前缓解,偶见烘热出汗,左侧腹股沟处肿痛减轻,近期大便溏,颈部皮疹瘙痒,眠差,嘴唇色暗,手掌色暗无光泽,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弱。处方:上方黄芪改为45g,白术改为炒白术20g,去煅赭石、沙棘、砂仁、蛇莓、杜仲,加白芍15g,熟地黄15g,陈皮12g,桃仁12g,泽兰15g,续断15g,山药15g,五味子10g,白花蛇舌草30g,仙鹤草30g。21剂,水煎服,煎法及服药注意事项如上。服药后左侧腹股沟处肿痛减轻,复查腹腔及盆腔CT示:左髂血管旁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后间断门诊复诊,口服中药治疗。按语:患者放疗25次后出现乏力,恶心,厌食油腻,口淡无味,怕冷,左侧腹股沟处肿痛,左腿发软怕凉,大便可。舌胖大,舌质淡,苔黄燥少津,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数。全身乏力、舌有瘀点瘀斑乃气机郁结,运行不畅之征;口淡无味,全身畏寒怕冷为脾肾阳虚之象。故治以温肾阳,散郁结之法。方中黄芪、当归补虚助阳。因患者全身畏寒怕冷,左侧腹股沟处因淋巴结转移肿痛,仙茅辛散燥烈,善补命门而兴阳道,可以祛寒湿,川牛膝活血通经,疏利降泄,合蛇莓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抗癌;左腿发软怕凉,故用川牛膝合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白术、茯苓、焦山楂和鸡内金健脾和胃。炙枇杷叶、姜半夏和胃止恶,砂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之功,与煅赭石重镇降逆止呕互助起效。太子参补气而不会壅遏气机,合麦冬养阴生津。复诊时乏力加重,故加大黄芪用量;患者便溏,改白术为炒白术健脾止泻;加入仙鹤草30g,一方面取其解毒补虚之效,另一方面收涩止泻。患者嘴唇色暗,手掌色暗无光泽,此为瘀血阻络之象,因此加大活血祛瘀的力度,使用桃仁和泽兰,使瘀走下焦;将蛇莓换为白花蛇舌草,交替变换使用解毒抗肿瘤药物,避免产生药物耐药性。2结语恶黑中医尚无相应的病名,因其可为肉眼所观察,大多归为积证、癥瘕的范畴。现代大量研究表明,恶黑多由黑痣发生病变而来,而此黑痣则是古书所记载的“黑子”“黑痣”。《外科正宗·黑子》曰:“黑子,痣名也。此肾中浊气混浊于阳,阳气收束,结成黑子,坚而不散。”本病的发生是以外因,如摩擦、日光、外伤为主,但必须通过“正虚”之内因而起作用。《诸病源候论·黑痣候》中提到:“有黑痣者,风邪搏于血气,变化生也。夫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瘾。若虚损则黑痣变生。”说明其病机以素体虚弱为前提,外邪如风、水、痰、湿结聚经络脏腑,营卫之气运行受阻,气滞血瘀,壅而化热生毒,形成黑色肿物,继而热毒壅盛而腐肉成血成脓。中医治法以祛邪扶正为治疗大法,主张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李仝教授认为,恶黑的形成,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宋代陈无择认为,情志活动乃人之常情,当人体受到外部情景触动时,内在脏腑气机首先发生变动,然后才产生相应的情志变化并且通过各种表情动作外显出来。七情太过,内伤脏腑可造成各种疾病。然情志致病最易损伤肝脏,正如乔明琦所讲“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医学正传》曰:“积者迹也,挟痰血以成形迹,亦郁积至久之谓。”表明有形肿物的发生,多由瘀血久留,日久发病,与肝的生理功能相关。李仝教授认为,情志失调,首先损及肝的生理功能,肝失疏泄,冲任损伤,全身之血不能按时、按量、按需调节分配,则会出现血不循经,瘀滞成形,故情志因素为恶黑形成的诱因。李仝教授认为,肝经循行于人体的足部、阴器及头部,与已提及到的恶黑好发于耳后、阴部、足底相吻合,为其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痰湿是恶黑发病的基础,其来源有二,除外先天遗传的痰湿体质,与之最为相关的因素就是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日久中焦运化无力,酿湿生痰阻滞气机,水液代谢失调,从而滋生痰湿。李仝教授认为,痰湿是恶黑形成的关键因素,其贯穿于恶黑发展的各个阶段。《局方发挥》曰:“自气成积,自积成痰。”气机郁滞日久容易生热化火,凝痰成结,化生痰毒,致使痰结内生;痰浊生成后,由局部向周围浸渍蔓延,积于脏腑,流注脉络,更容易阻滞气机的运行。李仝教授认为,恶黑本身来源于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受外邪的影响,津液结聚化生痰湿,痰瘀携裹癌毒而成积,破坏阴阳平衡,形成癌肿,这证明了痰湿与恶黑的形成有关。又因痰湿可以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恶黑的复发转移也与之关系密切。恶性肿瘤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转移,《灵枢·百病始生》云:“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痰湿郁积,日久化热,炼津成痰,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恶黑的病情。恶黑是个体遗传因素与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稳步上升趋势。李仝教授认为,恶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生存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中医治疗方面,李仝教授提出从肝论治,多从疏肝理气、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入手,不忘补脾益肾,解毒抗癌;选方以逍遥散加减为主,中药多选用入肝经的药物,如柴胡、枳实、砂仁、升麻、紫苏子、陈皮、香附、川芎等。通过引经药物的使用,使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李仝教授在治疗恶黑用药时有一个重要特色,即使用山楂和沙棘,山楂和沙棘中都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维持皮肤健康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减少黑色素的合成,具有抗紫外线损伤诱导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有文献表明,补充维生素C可以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黑色素瘤的转移,降低肿瘤的生长。另外,李仝教授还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李教授解释道,患者的负面情绪造成肝气郁滞,进而加重躯体方面的不适,形成恶性循环,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是不利的。从肝论治恶黑,其疗效良好。笔者希望能为恶黑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若能充分发挥中医药解毒增效的优势,恶黑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有一定改善。

作者简介:刘雪君(-),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肿瘤方向研究。

通讯作者:李仝。

本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验案举隅从肝辨证论治复发性恶性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