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抗癌前沿年10月1日
TUhjnbcbe - 2022/2/10 16:29:00
北京著名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21/8872657.html

1

十部门:实施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年)》中提到,加快构建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提升癌症中医药防治能力,制订完善癌症中医药防治指南、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癌症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法,探索创新符合中医理论的癌症诊疗模式,培养癌症中医药防治专业人才。开展癌症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形成并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中,规范开展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和优势。

2

研究发现灵芝酸可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凋亡

灵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史,灵芝酸是灵芝中具有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的重要药理成分,但其作用机制中还存在不少未知科学问题有待探明。

多年来我国一直开展灵芝育种及功能开发研究,近期研究发现,灵芝酸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和不同剂量上,都会显著降低食管鳞癌细胞的活力,并且效果会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灵芝酸不仅可以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诱导细胞自噬,即“吃掉自己”。

研究员表示:“检测发现,灵芝酸可以促进自噬小体发生,同时阻断它与自噬溶酶体的融合,从而造成自噬性细胞死亡。”这项研究,为灵芝酸作为抗肿瘤佐剂应用于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日前,国际期刊《民族药理学杂志》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3

研究发现针刺可为肿瘤化疗导航

我国微创肿瘤科团队研究发现,中国传统的针刺疗法可以为肿瘤化疗药物导航聚焦,有望造福肿瘤患者。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前沿》在线发表。

该研究探索瘤周围刺是否能够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小鼠瘤体紫杉醇浓度的分布,并进一步在分子水平观察相关肿瘤微血管与微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针瘤周围刺联合紫杉醇在干预后2小时时点能够通过调节肿瘤微血管和微环境促进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的富集。

该团队表示,“针刺增加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灵感来自临床。”在针刺联合化疗的研究方向,团队已在临床中开展针刺配合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降期保肛、针刺配合肺癌化疗降期手术以及针刺配合难治性卵巢癌化疗增效等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4

中澳学者研究揭示传统中药抗癌新机制

国际民族药理学会官方杂志《民族药物学》在线发表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李忠教授和悉尼大学医学院中药抗癌评估中心董其瀚教授合作研究团队的论文《传统中药通过调控G2/M蛋白阻碍癌细胞由G2向M期的增殖进展》,首次证明了传统中药配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能有效阻止前列腺癌的进展,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和可能的生物活性成分。

队在动物实验中证明,按人体剂量换算,口服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组方能够达到约40%~50%的抑瘤率。研究团队还联合揭示了这一传统中药配方内含的生物成分,为下一步确立并分离有效化合物奠定了基础。该项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中医抗癌研究的国际合作和学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5

针灸与穴位按压可改善癌性疼痛

《美国医学杂志》JAMA旗下的肿瘤专业子刊JAMAOncology(影响因子22.)在线发表了我国中医肿瘤研究团队与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服务团队的论文《针灸和穴位按压与癌症疼痛改善相关性的临床证据: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首次证明针灸和/或穴位按压与减轻癌痛及减少镇痛药使用有显著相关性。

研究成果的刊登,医院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中国中医肿瘤界的一大突破,不医院国际化合作研究的视野及高水平的研究能力,也将进一步带动中医针灸的相关研究,为中医药逐步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6

黄连提取物有助预防结直肠癌复发

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在线发表了上海中医肿瘤科研团队牵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了我国传统的中药黄连的提取物小檗碱(黄连素)具有一定的预防结直肠癌前疾病腺瘤肠镜下切除后复发的作用。

研究纳入近期诊断腺瘤并进行全部腺瘤切除的患者,并通过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两组:服用小檗碱组(每天两次,每次0.3克)和安慰剂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发生结直肠腺癌,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为此,可知服用小檗碱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风险,为腺瘤切除术后的化学预防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乐启生不承担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抗癌前沿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