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治疗癌症吗?北京昌平的一位农民患者,肺癌手术后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到目前已健康生存了7年。
山西一位76岁的晚期肺癌老人,采用中医药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到目前已经生活了3年。
其实有许多中医药治癌的病例,都说明中医药不仅能抗癌,而且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治疗癌症的思路
在这医院宋大夫来说说有时中医治癌过程中容易犯的几个错误,从中可以体会中医治癌的思路。
一是急于攻癌
很多人认为治疗癌症就是要攻破癌症的堡垒,然后集中力量消灭之。这种方法往往大多效果不佳,甚至不利。
因为,首先体质差者不可攻,体质好者攻癌过程中亦要大量消耗,损伤气血。
其次癌者古人称之为岩,是很顽强的,用攻的方法一鼓而胜的可能性很小,反而攻癌时癌瘤释放的毒素和副产物会对身体造成极大损害。
比较可靠的方法解毒去瘀,软坚散结。
癌本是毒集聚后的产物,毒又是六淫邪气集聚的产物,中药中有一些药是解毒的,如银花、连翘、蒲公英、重楼、半枝莲、蛇舌草、夏枯草等,要知道,解毒与清热是不同的,解毒是把邪气从集聚的状态中分开,再清除。所以,它同时具有清热、除湿、化痰的功能。
一些药物是软坚散结,如海藻、昆布、玄参、牡蛎、渐贝、地龙、海蚌、海哈壳等,只要在调整好病人体质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时间,解毒去瘀,软坚散结之法可以以温和的方式,将癌症消磨掉。
二是盲目用下法
有的医生喜欢用下法,认为邪为实,不下不足以去邪。但癌症病人因误用下法伤正,加速病情恶化的病例很多。
所以用下法必须十分慎重,原则是:一要邪实,二要适度。
邪实是指有形之邪,且在腑不在脏、亦不在经。适度是指用药品种要适度,可缓下的不必用急下之药;用药量要适度,不过量用药;用药的时间要适度,中病即止,不长时用药。
总的原则是,用过下法之后,邪退而正复,正气更强了,而不是更弱。
三是过用扶阳之法
很多人认为,癌症总的说来是寒气凝结,阴阳格拒,阳气不能通达的阴实状态,只要大量用助阳之药附子、硫磺、肉桂、干姜等益火之源以消阴霾,但事实并不尽然。或许有,但一定不多。
扶阳之法据说治好了很多癌,用的主要是生附子,曰生附子是去阴实的。因为国内是不能用生附子的,用的是炮附子。
癌周围是邪气集聚的状态,其瘀积的地方与正气相博,气郁而化火,表面呈现的是一种热象(火包寒)。
气越旺的病人,热象越重。气弱之人,热象则轻。但并不是说气旺的人不如气弱的人,气旺的人癌症反映大,但正气足,处理好了化热的问题,是有本钱抗癌的。
所以,过度用附子等助阳药时,会加重癌肿的热势,癌毒集聚的状态并没有打破,去掉癌症阴实是做不到的。其助热的结果是加强毒的走串、病人伤阴、癌痛增加(寒热交争的结果),不过癌细胞有可能变小些(同时也会伤津)。
但是,必要的、辨证的扶阳,还是治癌过程中的一个常用的手段,其目的不是去攻癌,而是扶阳生阴,阴生阳长,维护正气。要点是:适时、适当扶阳,扶阳的同时不助热。
四是过用滋阴之法
有人认为,癌症病人得非一日,癌症耗养、癌症多热,所以病人必然阴虚,主张大量滋阴,以抗癌。这种想法或做法有几点过失:
1.滋阴是一种妥协的方法,身体与癌同时营养,是非不分;
2.癌症病人气滞血瘀严重,补而不通则为毒,未补身体补了癌(癌喜毒);
3.不适当不知量的滋阴,会伤人阳气,造成阴阳失衡,体质下降;
4.滋阴不当易伤胃气,失去后天之养,丧失抗癌之本。但这种说法并不反对适时适量,辨证滋阴。
五是迷信以毒攻毒
一些大夫把以毒攻毒当成治癌的主法,殊不知这也是一条险道,不可作为抗癌的主要办法。
以毒攻毒法也是一种化解毒性的方法,但必须用药精准,即:使用的药物毒性针对性要强,一要能化解癌毒,二要分量适当,否则,不毒癌症反毒自身。
而大毒去病,十之五六,余毒还要另行想办法清除。所以,非有过人技术者,或万不得已之时,不能轻用。有其他途径可走时不必走此险道。
这里说的毒药主要是指砒霜、水银、狼毒、乌头、甘遂等剧毒之品,蜈蚣、全虫、蜂房、附片、马钱子之类小毒之品,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谨慎使用,问题不大。
一些治疗方案,对待癌症病人敢下重手,敢用重药、新药和毒药,我们千万莫存此心态。中医之学上合天心,下合人道,学医即是做人,行医即是修行,存此心态,难成大医,亦无有善报。
六是补气补血之法不当
癌症病人需要补,但又邪实不能补,体虚不受补。补品不被吸收即毒品,被癌吸收则更长邪焰。癌症病人正确的补法是分清阴阳、通补皆施、去邪与补正兼施、补而有度。
最后,医院宋大夫认为中医治癌是很有优势的,但中医也不是万能的,有些癌也是不治的,一是生命力将尽者;二是误治过深者;三是恶习不改者;四是恐癌过盛、对中医无信心者;五是治无恒心、无医缘者。治癌者既要用药,亦要用心;既要医病,亦要医心。